2009年12月26日,我在豆瓣一个留言上这么写过: 2009年12月25日,“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董仁威主持召开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作家分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精悍高效干实事的筹委会班子,开展筹备工作。筹委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科幻评论家吴岩担任主任,全面负责筹委会工作;《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担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主持筹委会日常工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程婧波和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科技报》及《科普作家》网编辑董晶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顾问叶永烈,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科普作家董仁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晓达担任顾问,帮助筹委会工作。 姚海军指出,成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分会,是科幻亊业发展的需要,是科幻市场发展的需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分会成立以后,初步设想,要设立比《科幻世界》杂志社的“银河奖”更具权威性的全球华人科幻大奖,团结全球华人科幻作家、科幻评论家、科幻编辑、科幻翻译家,为科幻作家提供发表作品、出版、版权代理、资深专家咨询等服务,开展环球考察、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 我觉得这些话语可能不是我自己的措辞,更像是当时的新闻通稿。但至少,这个文档留下了一些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前身的成立过程。 时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 吴岩(左一),副会长 韩松、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海军,监事长董仁威(中)于2015年六届星云奖成都嘉年华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是继四川省一群有理想有志气的科普科幻作家成立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之后,推进科普科幻事业更加专业化的一个举措。此前,董仁威教授曾经到北京专门找到我,转告我说姚海军跟他已经商定,要把这个协会做成一个非常专业的、能积极推进科幻事业和产业的组织。我们三个人作为协会创立者,基本分工是董仁威老师负责运营整体,姚海军负责组织工作和业务工作,我则因为在高校更适合出面来做对外形象。因此协会会长由我担任。 我跟董仁威教授认识许多年。他曾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写过科幻小说。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篇叫《分子手术刀》的作品。我们当时还在最早的银河奖作者会和颁奖典礼上见过面。董老师的气质是做事情雷厉风行,且喜怒哀乐形于色,坦诚直率。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他跟我说,天津《智慧树》的编辑李群用气功治好他心脏病的故事。我也跟李群老师特别熟悉,而且也关注过超心理学。这些都让我们之间有一种默默的联系。见面不多,但印象很深刻。所以,当他们找我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比较快就答应了下来。 我之所以这么快答应董仁威老师,还因为协会发起人姚海军是我很早的朋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科幻,自费、用手写和刻印钢板的方式编印《星云》杂志。这点跟美国科幻迷最早从事科幻期刊的制作特别类似。姚海军的早期杂志特别珍贵,现在想找都找不到。我记得我当时每次收到都很认真地阅读。后来还投稿给他,并利用出国机会把这个杂志带到国外展览。这应该是外国人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也有科幻迷活动,也出版科幻迷杂志。 我们三个人的这种铁三角关系,在那个年代已经形成。 除了我们几个,在董老师和海军的感召下,又有更多科幻作家加盟协会。我记得我去四川,参加会议就见到一些当地的作者积极的投入工作。 很快,第一次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奖和颁奖活动就得以举办。当时董老师是利用他的关系寻找了几个场地。临开始之前一两天,确定的场地不行了,改为一个电影院。我记得董老师说,要铺上红地毯,让科幻作家也走走红毯。我体会这是一种让自己的事业感到高尚的做法。虽然我们都不会走红毯,上去就快走过去了,而不是站在红毯上四处摆手,等待照相。但大家的那种热情和真诚,让观众欢呼了好一阵。 2018年刘慈欣、王晋康在重庆雾都宾馆出席延续了九届的“星云之礼”——科幻明星红毯入场仪式 前几次颁奖大会给我更深的印象,这可能因为那是初创的原因。在那些会上,我们尽量让港澳台和内地的作家都能积极投入,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这些地区后来的科幻繁荣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的作者直截了当地把获得了星云奖的情况写在新书封面上,对书刊销售和作家成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参加过这几次活动的一些港澳台的作家,也由此常常来大陆,有的甚至在这里工作了很久。所以说,这种民间的活动其实是促进两岸三地甚至全球华人文化交流的最好方式,也是让海外作家了解大陆生活的最好方式。 星云奖的发展,离不开协会运营。每年,董仁威老师都要绞尽脑汁去找钱支撑这个奖励。特别是头几年。后来,新华网、壹天传媒等的加入给这个奖励一个稳定的支持。我们也由此认识了更多的热心者。此后,这个热心者队伍还拓展到电影和儿童出版等方面。可以说星云奖成了联系整个科幻界的一个纽带,把大家从各个行业都吸引了过来。也恰恰是这种热心人的加入,使我们的奖励从简单的科幻图书,拓展到儿童文学、影视等更多领域。 星云奖的发展,也离不开组织管理。在星云奖发展的历史上,评奖怎么进行,怎么更加公正公开透明,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力图做好工作、逐步提升公信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这个侧面海军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后来的韩松等用自己的努力,带动了我们自己行业标准的建立,也强化了一个优秀科幻奖励所应有的一些特质。 作为创会会长,我很想在这里把从开始到现在一直积极投身星云奖的作家、编辑、科幻爱好者、电影人的名字都写下来,但我知道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一旦漏掉哪个人就会伤害这个人的努力和热情。因此,我在这里笼统地向所有这些积极参加我们活动、在四处传播我们的标识和成果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当然,奖励的举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次,我们遇到不同程度的难题。除了来自资金上的问题、审批上的问题,还有人们对评奖的作品的不同观点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对此,我们力争每年都做一次评奖改进。遇到重大问题,设法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和透明沟通方式化解矛盾。本着为了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原则,多数情况我们确实解决了问题,使大多数作者和读者获得了满意。 我自己也担任过一次评委会和一次少儿作品评委会主任的职务。在两次活动过程中,我尽量让更多、更有公信度、更有权威性的人参加到评选过程中来。例如,我们的少儿评委会就包括有著名科幻作家、儿童科幻作家、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教授等的参与,这种多来源的评委会构成让作品能在多个侧面得到衡量,免除了仅仅从科幻或者从少儿读物角度单一观察的缺陷。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 总结过去,我们的成果是显著的。一个民间的文学奖评选,把全球华语科幻作家组织起来,让大家投入到民族文化的建设中来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昭示了它的意义。我们做到了正式组织所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成功地推动了这个民族科幻文学的繁荣。就在我们参与的这种推动之下,中国作家的作品成功地流向海外华人的各个地区,流向其他文字文学的翻译领域,也流向各种之前没有想到的文化场域。应该说,我们的评奖努力,让华语科幻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让读者看到了这一文类怎样在我们的文化和文字里欣欣向荣。 其次,我们的努力给作家提供了作品传播的渠道,让他们能更好地因为创作成功而获得回报,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的奖励没有一点奖金,但为什么作家乐意投放他们的作品,出版公司和电影公司乐于参加我们的选拔,这些都说明,当前需要这样的奖励去提高科幻作品的关注度,提高人们对这种作品的认知和喜爱。 第三,星云奖给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网络,这个网络把那些热衷于站在科技和社会发展前沿遥望未来的人组织起来,让他们更多地通过传播自己的未来视觉去服务社会。据我了解,通过星云奖自己独立举办或者此后作家们相互联合举办的论坛、讲座、展览已经覆盖了华人的所有地区。这些独特的未来主义思想,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未来的展望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犯过许多错误。例如,在第一届星云奖的颁奖典礼上,我们邀请了一位全国著名的导演到场。但是,因为我们这些写作的人太自我了,对大咖的到来完全没有关注,甚至没有人接待他,导致了我们可能失去了一次更早把科幻小说导入电影的机会,谁知道呢?但我们是乐意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此后,我们尽量做得周到,工作细致,让协会给大家更多服务,让评奖更多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我们的另一个失误其实是没有例子的。我想说,由于作者和爱好者队伍的庞大,我们可能在许多地方忽视了您作为一个单个作家或爱好者的要求,我们想为此向您道歉。希望在未来能通过我们自己的管理改革,通过我们能发展起更敏锐的感知力和有效行动力把这些需求满足得更好。 我们最初设计的是一年或者三年就重新选择一下会长,让大家轮流担任领导工作,都对华语科幻的发展有所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个人做了更长一段的时间的第一任会长。前几年,在我的多次请求之下,协会改选陈楸帆作为新的会长。我跟海军兄和董老师都逐渐退下来。我们对此特别高兴。科幻事业是年轻人的事业,我们必须不断让年轻人更早地承担起他们管理自己的事业的责任,这才是对未来负责。 2017年八届星云奖在北京举行期间,经改选由陈楸帆接任新一任会长,并兼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 今天,面对我们文化繁荣但科技变化过分迅速,国家发展和世界格局变迁一日千里的状态,我们觉得继续发展科幻文学与文化,让更多人熟悉科幻思维,掌握时代动向的任务更加艰巨。好在我们已经度过了七年之痒,且走过神奇的第一个十年,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摆在后继者面前的将是更加光明的坦途。 祝福星云奖有更多的十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