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悦 《给孩子的食育绘本》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绿豆姑娘》是“给孩子的食育绘本”系列中,最早写出来的作品。有一天,我给女儿做饭,用绿豆芽和胡萝卜炒了一盘菜,盛在青花瓷的盘子里。端上餐桌的一刹那,我突然觉得这盘菜好美啊,翠绿的豆芽,橙红的胡萝卜,幽蓝的青花,仿佛一幅画。绿豆芽和胡萝卜你勾着我,我挽着你,亲密无间。看着看着,我有点出神,习惯性地开始胡思乱想——绿豆芽头顶两片小叶子,秀秀气气的,她一定是个女孩,那么,就让胡萝卜做男孩吧。他们在牵手簇拥,看来他们相爱了。但是,好事多磨,他们之间肯定要遇到困难,应该是什么呢?绿豆芽的前身是绿豆,圆圆小小的,没有脸蛋,没有身材,而胡萝卜可是个帅小伙,个子高,身材棒。那么好吧,绿豆姑娘,你就做个丑小鸭一样的姑娘吧,从貌不惊人,到优雅高贵,你要靠自己,完成这场蜕变。你需要具有勇敢、乐观、执着的品质,你认准了目标,就心无旁骛,不怕非议,无惧艰辛,只管向着那个目标走去。我很喜欢绿豆姑娘,欣赏她淡定从容,又温和坚韧,没有焦虑愤怒、急不可耐的扭曲样子。这些,都是我特别想让我自己,让我的女儿,让我身边的孩子们能够拥有的性格和本事。 写完《绿豆姑娘》,机缘巧合,我遇到了画者张鹏,她富有灵性,才情闪耀,我把《绿豆姑娘》的文稿交给她,她成就了《绿豆姑娘》今天的面貌。这是我与张鹏合作的开始,到今天,我们俩已经“相看两不厌”地走过了四个年头。2016年,《绿豆姑娘》获得第六届信谊图画书创作佳作奖,我一直很感谢信谊对《绿豆姑娘》的肯定。 中国是个美食王国,中国有世界闻名的饮食文化。普通的中国家庭,围绕餐桌上演着各种故事,大到伦理秩序、长幼礼仪、社会交际,小到子女教育、亲情互通、闲谈琐事,称得上上天入地,包罗万象。我们家的几口人都爱美食,喜欢农田里长出来的万物。我们不追求美味珍馐,更享受粗蔬淡菜。我的女儿从小就不挑食,这个小家伙胃口好极了,即使发烧到39度,依然可以吃下很多饭,很多菜,像头小老虎一样。我喜欢看女儿满脸喜悦、埋头吃饭的样子,在她身上,我感觉到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孔子讲,饮食男女。司马迁写,民以食为天。我的姥姥则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些名言俚语里饱含了深刻的智慧和哲理。我想试着把这些深刻的智慧和哲理,用图画书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讲述出来,解释给孩子们听听。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些发生在厨房里的童话。 馒头和包子,是我最爱的两种主食,大大超过了我对白米饭的青睐程度(希望东北优质的大米们不要怪我啊)。馒头和包子刚从蒸锅里出来,暄软劲弹,散发着热腾腾的麦香,莫名给人幸福感。特别是馒头,和我的童年记忆有关,更增添了一分美好。那时,我爸经常从单位食堂带回来一个大圆馒头,那是他的早餐,他没舍得吃。他用普通的白纸包着馒头,兴冲冲地递给我,我兴冲冲地打开,小心撕扯馒头和纸粘连的地方,不等加热,一口啃下去。我拉着爸爸的手,那么厚的手掌,那么长的手指,这个满族汉子,不说什么,只是眉开眼笑地一直注视着我……和馅料丰富的包子相比,馒头真是实实在在,里外都只是一团面粉而已。但是,越是朴实无华,越是恒久有力,越是沉静无语,越是温暖可亲。所以,我写《馒头和包子》,馒头最终超越了包子,立下赫赫战功,馒头让千军万马吃得饱,让艰难跋涉有依靠。 我对自然、朴实的东西,总是倍有好感。它们不以华丽外表取胜,也往往不是焦点。它们占不到风头,不善于夸夸其谈。它们淡定宁静,如紫藤花,绚丽而不喧哗。馒头是这样,龙须面也是如此。不过,和馒头生而从容相比,龙须面则经历了心灵的磨砺。承认正视自己的特点,不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的短长,耐心等待自己生命的绽放,这是每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我创作《百变龙须面》的缘起。 《你好,馅饼》是我妈给了我灵感。我妈会做特别好吃的馅饼,尤其是韭菜鸡蛋馅的。我记得初中长身体阶段,我的最高纪录是一次吃了12张馅饼。真的,是12张碗口大的馅饼!至今,我们家族里还流传着我的这个传说。我妈性格简单,隐忍自尊,与世无争,不喜欢谈论是非,对人对事都很包容。有时候,她的包容近乎无底限,比如我吃12块馅饼,她就没有警告我小心撑坏肚皮。后续情节是,吃完12块馅饼,我足足躺了两个小时,胃胀了一个晚上(此处不会传来笑声吧)。我在这样的母爱里长大了。我妈姓刘,然后,她就成了《你好,馅饼》里了不起的“馅饼刘”,马可·波罗正是拜“馅饼刘”为师,才学会了烙了不起的中国馅饼,回到他们意大利,再创造了了不起的披萨。平心而论,披萨是有资格、有实力、有权利炫耀自己的,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当飞扬的西方披萨碰到内敛的东方馅饼,馅饼的含蓄、自持为披萨开拓了新视野。披萨认识到,不刻意为之,不大张旗鼓,是件很酷的事情。而馅饼的不卑不亢、包容自然、洒脱恬静,就像爱琴海一样,冲刷掉了披萨原有的沾沾自喜。披萨慢下来,静下来,花时间认真观察自己的内心,最终成了诗人。平时我妈安慰人,最常说的话是“顺其自然,做好自己”。我觉得我妈和馅饼一样,很酷。我常模仿我妈,因为我也喜欢酷。 写《软软的豆腐》,最直接的原因当然还是喜欢吃。同时,我被豆腐的天性打动。豆腐是中国特有的美食,看起来有棱有角,却又柔软无比。豆腐友善和气,它可以跟很多食材融合,变成一盘盘佳肴。创作《软软的豆腐》的那段时间,我的心一直被暖暖的爱意鼓动风帆。亲情、友情、爱情,这世间的一切情,都是源于爱和善意。爱,是可以教习的。学会爱一个人,是成长中的必修课。蚯蚓让小黄豆悟出了爱的真谛,小黄豆就变成了软软的豆腐,也就是变成了爱的样子。爱是双向的,付出爱,再得到爱,这是豆腐久久不能忘记蚯蚓的原因,也是豆腐拥有那么多朋友的原因。 小时候,我曾想长大后嫁给一个卖烤地瓜的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吃到烤地瓜了。《爱幻想的地瓜》是我童年梦的延续(等等,难道我想直接嫁给地瓜了?),这块地瓜,哦,不,是这位地瓜的身上,有着我对理想男孩的全部期待。他有主见,有力量,也有办法。他雷厉风行,抗压能力强。他乐观自信,坚定阳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直葆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相信奇迹,拒绝常规,大胆浪漫,稳健有趣。我真心希望我身边的男孩子们,将来都能长成爱幻想的地瓜的样子,看着你们日渐昂首阔步,顶天立地,我就像看见了喷薄而出的朝阳。 “给孩子的食育绘本”系列共六册,画家张鹏使用了六种不同的技法和画风来绘制,灵活多变,趣味盎然,充满想象力,也充满童真。翻开书页,惊喜自现! 孙悦,女,1972年出生,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平时教教书,写写字。沉迷于儿童文学的世界不想自拔。已发表《北方的冬天》《百变孙小梨》《给孩子的食育绘本》《穿靴子的猫》等小说、图画书、剧本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