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文艺理论的话语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理论工作者需要创造出一套兼具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与当代性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既要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也要增强中华文艺的自信,还要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艺成果,更要回答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 7月20—21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社联主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2019”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 重视文学理论体系多元建构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培林提出,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亦形成了一套叙说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经验、中国文化的概念、思想、观点。为此,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要与学术体系建设有机融合。我们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研究、阐释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标识、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实践的学科化概念,构建一套完整、系统、有内在逻辑的话语体系;同时,还需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教材体系的构建,让中国的话语体系走向世界,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工作一直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理论是中国文学研究的话语库,是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文论话语权是中国文学研究主体性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同西方文论进行人文交流、开展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和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日显雏形。但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深受西方影响,“失语”的状况仍然存在。如何直面现实问题,回应各方关切,归纳和总结中国经验,加快构建中国文论话语权,是亟待中国学者回答的一份时代问卷。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曹文泽表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高度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塑造中国文学话语实践品格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认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学界作为文艺战线、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构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应将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将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目标;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文学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积极做中国学术的创新者、世界学术的贡献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文学评论》主编、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表示,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个问题上,当代中国作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当下我们谈论如何构建文艺理论话语体系,需要将文学创作、文学经验、文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高度对现实作品展开具体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克斌表示,文学创作活动与对文学创作活动的理论反思与指引,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广大文学理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提出与悠久深厚文化传统相称的中国文学理论、阐释中国文学话语、构建中国文学学派,为传播中国文学声音、推进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设,尽心尽力、群策群力地展开研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认为,要写好“中国故事”,需要文艺工作者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抱有极大的热情,并对各种社会现象有充分的了解和独特的思考。此外,我们还应有世界视野、中国视野,将想要表达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融入文学创作中,使文学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多元化地还原时代的面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认为,文学实践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艺工作者应以书写中国的历史为己任,真实准确地记录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南帆表示,从文学的角度讲述“中国故事”,必须将个人的特殊经验、感觉和整个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以生动、具体的中国化生活细节充实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更加具有世界性。 构建中国文论学科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会长党圣元表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的学术体系构建和话语创新,与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并行前进。置身于新的历史语境之中,我们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当下中国文艺文化和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论思想进行深入挖掘,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历程,努力形成符合时代需求、体现时代发展的新的阐释方法。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高建平认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经历了曲折变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70年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争论,其中有三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即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所接受的不同层次的资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循环、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关系的变化。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描述和研究,可以从中窥见当代中国文论的发展轨迹,并对中国文论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曹顺庆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需要我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西方话语的重大缺憾;善于结合中国学术事件,总结学术话语规律;善于与国际学术界主流话语沟通交流。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理念、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趋势和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表示,只有以我们的实践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论坛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