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王文立、车颖(接力出版社少儿分社) □采访人:张 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近两年,不少出版社瞄准助学科普产品线,以满足家长和青少年的需求。显然,出版社在助学科普产品市场“大有可为”,但也需要注意一系列实操问题。 □请围绕一种重点产品说明面向青少年的图书策划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捕捉青少年和家长的需求趋势? ■今年3月底,接力出版社引进了一套面向青少年的助学科普读物——“美国少年学霸超级笔记”系列,目前已推出了《数学》和《科学》2册,主要面对8~14岁的读者。该套书的内容、形式和装帧都非常有特色。3月底书出版后,先在社群进行了首发,并通过在一些分享平台做了几次录播和直播,配合公号的推文,让更多人了解这套书。截至6月底,2个月取得了近2万套的销量。 近期我们正在策划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习笔记大赛”活动,希望小读者可以通过对照书中的内容和方法,体会如何归纳、提炼,并锻炼自己的系统思维能力,让这套书走进校园,让孩子和家长真正了解到这套书独特的价值,并由此获得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套书比较巧妙的地方在于,它虽然是围绕美国的教育框架展开的,但与我国小学高年级的课程内容也有很多重叠之处,同时又比按年级划分的教材更能体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书的语言和插图、版式又比较轻松幽默,兼顾了青少年和家长的需求。 青少年在选书上有更大的自主权,但不可否认,学习还是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有一套书,既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又很好看很好玩,让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岂不是一举两得?对于这类图书,内容上的严格把关非常重要,比如“美国少年学霸超级笔记”系列,我们请了清华大学教授、多位知名中学一线教师组成外审专家团队,进行了多轮审核和反复打磨,尽最大可能保证内容上的正确以及很多提法上与我们国内教材的一致,这样我们才能更有底气说,这是一套对我国青少年学习有帮助的书。正因如此,我们遇到了很多热心的父母,他们觉得这套书不错,就自愿为我们拍视频、做宣传。 □与低龄童书营销上玩花样不同,面向青少年的图书创新形式较少? ■青少年图书在听、玩等方面确实没有低幼龄童书那么多的花样,但还是有很大创新空间。比如“美国少年学霸超级笔记”系列,它的形式比较新颖——采用了学习笔记这样一种手账感的展现方式,但它实际上又是一套百科科普读物,通过笔记的形式,让孩子对数学、科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它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整整齐齐的课堂笔记,而是用了非常活泼的版式,加上丰富的色块、图表和有趣的漫画,让学习这件很多人认为比较枯燥的事变得好玩起来。所以青少年的图书创新,不仅仅在“读加听”或者“读加玩”这样的花样上,也可以是通过形式上、功能上的创新,给读者更多维度的体验和价值。 □在名家名作青少版方面,有何重点产品线?该类产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接力社经典图书青少版的产品线有“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为了与其他产品区别,我们在策划过程中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把经典性和权威性做足,做到位。其中,书目和作者的选择精挑细选,只选择每个领域影响力最大的著作,只邀请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创作;内容展现经典的风貌,比如作家会选择最权威的参考译本,会介绍经典的传播以及与之相关的争议等,甚至像《本草纲目(少儿彩绘版)》这样的图书,作家还会综合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其中的科学精神和谬误进行辨析介绍。在装帧设计等方面,使用精装大开本,用精准符合名著风格的插图。所以每一本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既有古代线描图,又有公版精美图片,既有手绘场景,又有流程等的再现,还有二维码互动等,力争用最丰富最贴切的形式给读者呈现经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本书的打磨时间非常长,最短的也有一年多,长的多达几年,迄今为止,在7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只出版了9本图书。 二是要避免拔高或者矮化青少年,既不能忽视他们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而进行高难度、高密度的知识灌输,也不能一味地低估他们的接受能力而在解读过程中将内容过于幼稚化。这个度很难把握,需要反复调研和磨合。比如在《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成稿之初,我们请了很多适龄读者进行试读,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为了让成书真正适合该年龄段读者,我们每次在文稿内容、版式、插图等很多方面都要做不断的优化、调整,也会利用视频互动、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来进行阐释,既要保证体现出每一本学术名著的自身特点,又要让它亲近读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