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7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俄国伟大十月革命的序幕。俄国人民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兴国家,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现实。 彷徨中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出路。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认识到,改造中国仅仅依靠学习、移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不可行,需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民主思想的启蒙。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创刊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封面 1917年1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对保留浓厚封建教育传统和陈腐校风的北大进行大胆革新,并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新派人物到校任教。《新青年》杂志也由上海迁到北京,北京大学成为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从1919年1月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7个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西方列强漠视中国的主权和正义要求,悍然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殊权益转让给日本,并作为正式条约写入《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会场 为了抗议和谴责帝国主义列强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中专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浪潮,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中国人民的五四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它们以弘扬民主和科学为己任,以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研究和宣传新思想。  油画《兼容并包》(作者:沈嘉蔚)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以及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实践,他们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必须像俄国一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使其成为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20年4月,正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筹建建党的时候,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派出全权代表魏金斯基等人来华,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在魏金斯基等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加快了建立工作的步伐。  油画《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作者:陈坚) 1920年8月,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任书记;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和筹划下,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组织取名为“共产党小组”。 在1920年秋至1921年春,在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3月,马林受共产国际执委会派遣从莫斯科经欧洲来华。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与此同时,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委派尼克尔斯基接替魏金斯基工作,尼克尔斯基也同期到达上海。 马林、尼克尔斯基到上海后,与李达、李汉俊建立了工作联系。共产国际代表了解了中国建党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认为正式建党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 李达、李汉俊分别与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李达、李汉俊分别写信通知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各派代表两人到上海开会。 1921年7月23日,所有参加中国一大的代表全部到达上海。晚8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  中共一大会场内景 7月30日晚,大会举行第六次会议。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马上中止会议。代表们离开会场不久,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了会场,但除了搜查到一些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外,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件。 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继续召开。这个意见立即被代表们所采纳,当即决定前往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中共一大纪念船中舱内景 8月2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中召开。这次会议继续7月30晚上被打断的议程,讨论和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讨论党的成立宣言,选举党的中央机构。 由于党纲和决议在前几次会议上已经过代表们充分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因而,很快就通过了。 下午6时许,在南湖游船上的会议结束。代表们在闭幕时轻声呼喊:“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至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航船由此扬帆起航了。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