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贾若萱《摘下月球砸你家玻璃》:让看不见的被看见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未知 卢 萌 参加讨论

    
    生活的本质是多维度的,而文学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对时代、对生活、对人本身的关注,文学让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因为人的主观性,每一个作者都无法对生活做出原始的记录,他们只是在文字的游戏中试图更接近生活的本色。贾若萱的小说通过对小人物独特境遇的切入和描摹,展现出当代社会生活里另一种本质的真实——散落在社会角落里的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真实地存在着,并通过文字的流淌被读者发现并真切地感知。
    贾若萱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既定观念的束缚,也不为印证什么而去写作,一切缘起只因她真切感知、洞悉生活中的人、事,把凝练的片段通过想象联结成一个个丰富而可感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偶然的、人物是个体的,但却掩藏不住他们的真实与鲜活。这是一个欲望与诱惑充斥的社会,作者通过社会中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来折射现实生活的精神风貌。作者的爱憎立场隐藏起来,生活本身凸现出来,普通的人物弥漫其中,他们的躁动不安、苦闷彷徨、无助挣扎真切地充斥在字里行间。
    《夜行》中万红与男友出现感情矛盾时,选择向男友的兄弟钟立远哭诉衷肠,却意外得知了钟立远不为人知的无助和痛苦;《持续的寒意》中费劲心机企图挽回婚姻的贾丽丽却无力改变,展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狂躁不安和歇斯底里;《他的家》中展示了主人公爱上已婚男人又不得不放手的彷徨和空虚。贾若萱的作品始终从“人”的角度表现他们的迷茫挣扎,借助普通人展示丰富的人生,于刻画中呈现形象的朴素丰富。她的作品让读者在人物刻画、生活琐事的描写中感受人生的苦涩和艰辛,体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灵魂冲突所引发的痛苦与焦灼,面对故事各悟其道,各求其解,因为小说我们得以看见并感知这些天涯沦落人。
    作者用敏锐的直觉捕捉到当今社会人们鲜活的生存方式,通过关注芸芸众生中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的生命体验,把人们看不到的故事呈现出来,也写出了当代人的迷茫和无助,作品笔下人物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读者某种境遇、某种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零碎的、分散化的生活片段交织成的生活的网,以及细腻的心理感受和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生活的偶然和琐碎,去体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艰辛、痛苦、委屈、无奈、苦闷与挣扎,展现了当代人的精神迷途。生活中的琐碎与压力、夫妻双方的冷漠与嫌隙、对平淡婚姻的厌弃充斥其中,生活的偶然性、荒诞性被纳入作家的审美视野。《事已至此》中的顾东前一秒还沉浸在妻子提出离婚后的暗喜中,还没来得及规划好与小情人的美好未来,却因妻子的流产又被束缚进无尽的婚姻泥潭;《黑暗茫茫》中已进入中年的马立南深陷生活的泥沼不能自拔,为赚取女儿毕业后高额的进修费不得不到足疗店兼职,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在平淡的描写中透露着深深的隔阂,本希冀与女同事林梅芳能在家庭之外聊点不一样的东西,却发现自己视为精神伴侣的她因家庭的变故而看透一切,无欲无求,他最后一点生活的色彩也消失殆尽。《持续的寒意》中秦玲以“被暗恋”的身份意欲帮助贾丽丽挽回濒临破裂的婚姻,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不相干的人。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品味着偶然性对自己的戏弄,无奈地接受着动机与结果的反差,生活的荒诞让我们在文学与现实中相遇碰撞。
    小说中简单明快的短句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干净流畅、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明晰而流畅的表达让读者充分感知到生活的丰富模样,这与对小人物生活命运的直白描述和日常生活的记录相得益彰。但小说总体上缺乏对生存状态的诗意探寻以及理想状态的诗性追问,小说中很多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消极、麻木甚至冰冷,如果只专注于对命中注定的生命活动的描摹而忽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将会使作品缺乏审美的张力。同时,作品还要避免滑向稀释情感消解意义、追求本能陷入精神失重的另一个极端,殊不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逃离正是对世俗化意识形态的贴近,而缺乏理性力量参与和支撑的文字往往天生底气不足,最终要使文学消解和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终究是一种空想,这是文学作为社会产物的宿命。
    从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来看,作者表面上的冷漠或多或少会影响欣赏主体的审美判断,在这个被大众和资本所左右的喧嚣时代,好的作品应该始终葆有一份捕捉美好、抚慰哀恸的情怀,用作品的真挚与温度引领读者审美水平的提升,这也是文学的一种本真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