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一样的手机屏幕,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投喂信息“饵料”,它们大多短、频、快、杂,无所不包,彼此之间又多半缺乏关联,于是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就从一个点被引向另一个点,像一只漫无目的、不受控制的弹球,不停地弹跳,不停地“进入—离开”。 我猜,智能手机一定是大大增加了我们的阅读时间。你看,有那么多人,就连走路的时候都把头埋在屏幕上,坐在餐桌上吃饭时也把头埋在屏幕上,任何能把头埋在屏幕上的时刻,都会抓紧时间把头埋在屏幕上。 当然,就看怎么定义“阅读”。宽泛一点说,我觉得这也是在阅读,读朋友们的生活状态、每日感悟,读留言、读评论、读点赞,读热点事件,读众声喧哗……甚至,就连观看像抖音上那样的小视频,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读”。更何况,手机上不也有正儿八经的读书App、各类电子书、网络文学、付费知识和大量并非全无营养的公号文章吗? 从我们自己这个圆心出发,由近及远,从家人,到关系密切的亲友同事,到泛泛之交甚至从未谋面的微信好友,再到遥远的外围世界,我们热切地关注和阅读所有这些风吹草动。 黑洞一样的手机屏幕,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投喂信息“饵料”,它们大多短、频、快、杂,无所不包,彼此之间又多半缺乏关联,于是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就从一个点被引向另一个点,像一只漫无目的、不受控制的弹球,不停地弹跳,不停地“进入—离开”。 于是我们好像慢慢失去了停留和深入的能力。 前些天读到一篇有干货的公号文章(看,托手机的福),作者说,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警觉网络让我们注意到外部刺激,并转移注意力;而执行网络呢,则抑制外部刺激,让我们得以专注在眼前的任务上。“但是,在这个时代,来自外部的‘噪音’,实在太多了”,导致我们的大脑被训练得过于“敏感”:“我们就像放哨的士兵,哪怕合上眼睛,仍然睡不安稳,牵挂着外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资讯、信息。”于是,久而久之,“警觉网络”得到强化,过于活跃,而“执行网络”则被削弱。 作者形容说,短则几分钟,长则半个小时,过于活跃的“警觉网络”就会提醒我们:该抬头看看周围的世界了,小心又错过了什么东西喔。 哈哈,这种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 这么说来,或许手机并没有夺走我们的阅读,它只是夺走了深度阅读。就是那种安下心来停留在一处,集中心力去品味、体会、思索,然后,你仿佛触摸到了那些文字的质感,某种共鸣在你心里升腾而起,你因而慨叹、唏嘘或狂喜;或者某些凛冽的文字让你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顿悟;又或者在那些文字引起的自由联想之中,突然灵光闪现……那种沉醉和欣悦,那种酣畅和劲爽! 你有多久没有体验到这种阅读的快感了? 不过,跟手机的这种特性对抗,可能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像许知远这样热爱读书的人,也掉进过它的“陷阱”。他曾在专栏里写道,“如今我触碰这个白色金属物体(iPhone)的时间超过了一切……有时,我要刻意把它扔进书包、塞进沙发的缝隙,总之,让它离开我的视线……在最初的10分钟,我会感到巨大的焦躁,希望重新看到它,倘若我能度过这最初的时光,接下来就会是安宁与专注,眼前的书籍与思想变得清晰、丰富,我能在字里行间读出新的想象”,但“大部分时刻,我失败了,忙不迭地从书包与沙发里找出它”。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不知道如今他和手机相处得怎么样,哈哈。 记得在PC时代,人们当时抱怨说,我们怎么就不由自主地任由“超级链接”牵着走呢,比如本来是打算上网去找些资料的,结果打开一个网页,忍不住点了上面某个链接,接着又忍不住点了一个链接,又一个链接……最后浏览半晌,突然惊觉自己“冲浪”也冲得太远了,说好要找的资料呢?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我们的抗诱惑能力好像没什么提高,而诱惑却似乎变得更有诱惑力了。 我曾经很佩服我儿子的一个能力。他3岁的时候,走在偌大的超市,走过一排排摆满花花绿绿各种美食的货架,能精准地、很快地挑出两三样他想要吃的。他是怎么做到不被其他好吃的诱惑的?我相信我们一定也曾有过这样的定力,但我们是怎么跟这种定力走散的? 手机不是个坏东西。虽然上面每一个App都在无声地诱惑我们说:“来看我呀!”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取舍的定力,谁说在手机上就不能进行有效阅读呢?甚至,只要你眼睛受得了,在手机上深度阅读一本美妙的电子书,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我没试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