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观后感 >

《外滩钟声》观后感800字_观后感大全

http://www.newdu.com 2019-04-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外滩钟声》观后感(一)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创作拍摄,中央八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外滩钟声》。该剧讲述了一条老上海弄堂里几户百姓人家自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后十年的时代变迁与人情冷暖,亲情、爱情、时代背景凑成一台戏,岁月蹉跎,人情冷暖,如泣如歌的故事。
    听着外滩海关大钟的钟声、喝着老虎灶烧的水、戴着上海牌手表、口袋上别着英雄牌金笔……这部剧中有着太多上海人熟悉的岁月味道。这部剧我是一集都没有拉下。我喜欢剧中的杜心生,他接替爸爸工作成为守钟人。他是妥妥的一枚暖男,对于初恋,他小心翼翼地保护俞佩佩,生怕受伤害。在理解她的理想之后,他愿意成全。对于自己的媳妇,他有担当,责任。维护自己的家庭。呵护妹妹留下的孩子。视为己出,抚养长大。正直、真诚、厚道是心生身上的标签。心美是我喜欢的女性,她有自己的灵气与坚持,最终在服装设计上走出自己的一条光明之路。所以有梦想要坚持。
    在这部《外滩钟声》中,一个个小人物相继出场,让人看到温馨的亲情和邻里情。现在邻里之间的感情淡多了,住在单元房里,年轻人早出晚归上班。见面了也许都不知道彼此是邻居,人情冷漠了许多。希望朋友们抽空看看这部剧,我觉得这部年代电视剧特别好。
    
    《外滩钟声》观后感(二)
    这是献礼的季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剧目集中绽放。五大卫视都是连播三部献礼剧的节奏,眼下浙江卫视和安徽卫视联播的是《外滩钟声》。
    这部剧比其他剧倒钩的年代更久远一些。别人基本上都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一路上溯至今,或者中间某个节点。但《外滩钟声》一竿子把故事支回了1966年。
    这部剧也比其他献礼剧更“内向”一些。别人都是在历史的大潮和个人命运的互动中做文章,时不时出现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文本烙印,这部剧更加侧重于剧中人的恩怨纠葛和情感逻辑,有点儿“躲进小楼,以小见大”的意思。
    上海题材,上海制作
    《外滩钟声》是上海题材,上海制作,上海拍摄。
    上所谓“外滩钟声”,指的是每到整点就响彻黄浦江的海关大楼钟声。海关大楼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3号,由英公和洋行设计。海关大楼上高耸的钟楼,1893年竣工。钟楼依次分为钟坠、钟面、主机、鸣钟几部分,是一组调音谐和的鸣钟装置。这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着名大钟之一。
    海关大楼是上海的地标建筑。外滩钟声是上海人的日常所闻。选取这样的元素入剧,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这部剧以梧桐里几户人家经历的风雨沧桑,书写时代的变迁,见证改开的伟力。
    正在播出的这一波献礼作品中,上海制作呈现出军团作战的态势。央视一套在播的《大浦东》,东方和北京两大卫视在播的《大江大河》,浙江和安徽两大卫视在播的《外滩钟声》,以及已经于12月14日上映的院线电影《春天的马拉松》,都是由上海的制片机构出品的。
    全剧上来就把镜头由远及近推向海关大楼的大钟。然后咔哒咔哒的机括声响起,一段齿轮运转的动画出现。接下来是实景,钟楼内部,钟面背后,白发苍苍的杜心生(俞灏明)在检修机械。主人公的职业身份一览无余。钟声敲响,《东方红》的旋律。镜头再次升空,围绕着钟楼旋转。主人公视线所及,时光倒流,回到1966年的夏天。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群红卫兵追逐一个抱着大提琴的姑娘...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特殊年代对人和艺术的催逼,几个镜头就已清晰。一场批斗会上演,小组长(唐雅萍)急欲上纲上线,但梧桐里的街坊都不配合,均以奇葩理由退场。人心的向背和时代的荒诞,也是几句对话就活画出来了。
    总导演是管虎,导演是费振翔,这个开头是电影的叙事节奏。
    而美术方面,也是在还原时代和阶层的质感。“反动学术权威”何音(郑毓芝)刚刚下了批斗场,就整理形象,保持尊严,然而她住的已不是小洋楼,只是“吃饭、睡觉、洗衣服”都在一间屋子里的汽车间。杜心生的家里,则是人多房子小的局促结构。出身是红五类,老爹是工人阶级,楼上楼下,满满当当。
    在上海风情浓郁的场景中,几家人几十年的聚散离合上演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