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观后感 >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_速度与激情7影评

http://www.newdu.com 2019-03-2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一):
    看完《速度与激情7》还是有点伤感的,不是为某个影星着迷,已经过了追星的年纪。而是看着一个人在大荧幕上活生生的一颦一笑,而你却明白他已不在人世的伤感。
    伤感归伤感,工作还得继续。最近看项目看团队比较多,在看电影的时候职业病暴发,也以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一下这个团队的状况。
    首先团队的带头人对这项事业务必具有“舍我其谁”的气概,他对这项工作的投入甚至要超过对家庭的投入。电影中男一号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我没有朋友,只有家人”,对他来说,团队就是家人。而男二号的老婆(男一号的妹妹)为了让他放心去战斗,连自我怀了二胎都没有跟他说。舍我其谁的气概加上家人的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舍我其谁的气概就是下方这个样的,看那个歪着的脑袋和轻蔑的眼神。
    其次,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务必十分有默契,要到达“两个人在一齐不明白的还以为是同性恋”的程度。
    再次,团队中的成员潜力要互补,在此刻“互联网+”的风潮下,有一个很黑的工程师是务必要的(不是指肤色黑)。
    然后,为了团队气氛的活跃,你需要一个人才在基础工作之外,充当逗逼。
    在必要的时候,寻找天使投资人,不然哪有钱开这么好的跑车,他的火力支援也会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
    还有,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最好顺便做一些满足团队中个别人需求的小任务,例如英雄救美。
    如果你有竞争对手的话,一个世界级的对手能够激发团队的战斗力。
    最后,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就应是你找得到的最顶级的人才。
    这样的团队,你看到就明白他们能做成事,他们会带着投资人一齐做一件充满速度与激情的事业。
    怀念这个温暖的人,保罗。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二):
    速度与激情。至今为止一共七部了。之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部,相对而言,在同类型电影中它是比较新颖的一部,节奏快、场面大、一气呵成,剧情清晰明朗,逻辑不自相矛盾。对于商业片,尤其是以"车+动作"为载体的商业片,需要这样的干脆直接。
    本以为只有第五部是一个惊喜,但之前我一向不怎样看好的第七部这天看完后,反而改变了我的想法。
    就个人而言,《速度与激情7》是这个系列唯一能够和第五部相并论的,甚至,更好。其一,第五部所包含的元素第七部也有。其二,第七部还有一个核心,是一个无法被替代的核心,是其他任何一部都给予不了的核心:情。
    多米尼克和莱蒂之间的感情,我还是头一次被触动,那一瞬间就在《速度与激情7》里。那一句"If you die,I die"不经意让人想起You jump,I jump的凄美。他们背负着太多的无奈,遇到了太多的阻拦。曾未对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打动过,甚至从未留意过。但就在莱蒂抱着多米尼克含着泪一字一句说出来的时候,我彻底被感动了。
    那是一个答案,是勇于应对了自我、应对了命运,给彼此等待过后最好的答案。
    那是一种信仰,是破茧重生、携手共生亦或死的信仰。没关系,只要她还记得他,只要他还陪着她。
    所有人之间的亲情。
    "I dont have friends。 I got family"
    在速度与激情的电影中反复强调family这个词,这还是初体验。这一伙人从第一部一向各种作死到第七部,一晃14个年头了。最后,多米尼克的这句话给出了最好的定义:不是朋友,而是家人。
    我们一齐作死过,我们一齐享受过,我们一齐战斗过,我们在深夜相互倾诉过,我们在白天彼此吐槽过。。。。。。那就让我们永远、永远并肩前行吧,像家人那般,作彼此的依靠相持相助。
    所谓生活的好处,不正是如此吗?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will always be the people (family) right there, right now。 That's what's real" by Dom
    布莱恩 (范·迪塞尔 饰) 和 多米尼克 (保罗·沃克 饰) 的兄弟情。
    说了半天总算回到了我想不吐不快的主题。若要问我"Make you cry"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想这就是答案。
    这一部分是一个完美的映射。两人亲如手足之情不仅仅是电影中的布莱恩和Dom,还是生活中的Paul和Vin。
    Vin的facebook上每隔一段时光就会写一段纪念Paul的话,不长,但入心。看者更是痛心。Vin甚至还给新诞生的小女儿取名为Pualian。
    保罗·沃克,我不是他的死忠粉,但我找不到任何不喜欢他的理由。为人低调,颜值高,演技沉稳身材好。
    不迷失于好莱坞的花花世界,有自我想触摸的理想。不曾因自我走了多远,而忘了自我当初出发的目标。
    这样一位演员。还有什么是不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天妒英才这一词不敢乱用。但Paul的离开,我只想到这一词,仅此。
    或多或少,会有遗憾。他不是那种大红大紫的明星,不像哥哥张国荣,在自我最耀眼的时刻,选取了另一种生存的方式。但他作为一位演员,他尽责尽职。他更像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在众人满怀期盼地拭目以待之下,却曾未料到这一颗逐步上升的期望之星被充满妒忌、无情的天际所吞噬,从此,黯然消失。
    除了祈祷与铭记,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幸好,《速度与激情7》代表我们,给了Paul一个最好、最美的告别。
    尾声,Dom的那段感人肺腑的独白,我相信那不是表演,那是暗藏于心里好久好久想要对布莱恩说的话。我所感受到的绝不是演技所迸发出发的魅力(当然,不是指Vin演技不好),而是一种很真实、很真实的心声,一段想说给在世界另一面的Paul听的独白。
    那一刻,老泪纵横。
    那一刻,温暖在心。
    那一刻,看到了电影中一帧帧最美的画面。
    那一刻,感受到了没有一丝丝杂念的情义。
    即便末尾两人惺惺相惜的Last Ride最终走向了不一样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暗示了Paul的离开。
    
    但,那些不被界限和距离所撼动的情感,以及那些发自内心一字一句的祈祷与承诺,都似烙印深深扎进心里,更是对Paul Walker -- 这位让人敬重的演员,最好的送别。
    "It's never-goodbye"
    "You'll always be with me, and you'll always be my brother"
    Paul, 你听到了吗?
    这是Vin的心声。
    这是你所有朋友的心声。
    这,是我们的心声。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三):
    看了电影《速度与激情7》,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的影片。剧中有超豪华的酷车阵容、逆天的视觉特效和想象力。
    经历了紧张刺激的伦敦大战,多米尼克·托雷托和他的伙伴们重新回归平静的生活,但是江湖的恩恩怨怨却决不允许他们轻易抽身而去。棘手的死对头欧文·肖瘫在医院,不得动弹,他的哥哥戴克·肖则发誓要为弟弟复仇。戴克曾是美国特种部队的王牌杀手,不仅仅身怀绝技,而且心狠手辣。他干掉了远在东京的韩,还几乎把探长卢克·霍布斯送到另一个世界,甚至多米尼克那世外桃源般的家也被对方炸毁。 复仇的利刃已经架在脖子上,多米尼克再也没有选取,他找到长久以来最为信赖的团队,与来势汹汹的戴克展开生死对决。
    剧中,当站在那辆全球限产7辆、却被关在阿布扎比摩天大楼中的莱肯超跑时,多米尼克说:“这是一只怪兽,却被关在牢笼里。”十分钟之后,这只价值340万美元的怪兽便在多米尼克的疯狂驾驶下,横空飞穿三座摩天大楼,最终坠落地面,在公路上成为一堆废铁。这在令人唏嘘的同时更感到悲壮:相比起永远被完好的尘封在豪宅内,疯狂驰骋十分钟后消逝在公路上,也许是这辆超跑更好的归宿。
    在影片中,我们最常见到的镜头就是一队队彪悍的汽车在公路上驰骋、追逐和缠斗,那时它们好像不再是一台机器,而更像一只只奔跑、撕咬的上古怪兽,而我们的主角则是怪兽身上乘坐的骑士,作为观众的我们更是眼花缭乱。
    在这些怪兽疯狂的追逐和缠斗中,洛杉矶被摧毁了、阿布扎比被撞的一团糟、同样被肆虐的还有迈阿密、东京、里约……这些国际大都市俨然成了斗兽场,在汽车近乎野蛮的力量之下,这些我们每一天生活工作的礼貌城市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如果说,汽车好像上古野蛮的怪兽,那么这些城市就更像是现代礼貌、同时也是桎梏枷锁的象征,野兽摧毁了城市其实也是粉碎了这桎梏和枷锁。而这野兽的力量其实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看完这部电影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观众,或多或少心中都怀着另一种莫名的兴奋,这兴奋来自于释放的快感。难怪上映十余天,票房就超20亿元呢。
    电影快结束时,手铐脚镣的戴克·肖被一队荷枪实弹的特警押送至一秘密监狱关押,则为电影续集埋下了伏笔。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四):
    我怀着激动的情绪去看了《速度与激情7》,其实《速度与激情》这部电影,虽然票房每次都很高,但一至六我却都没有看过。《速度与激情7》上映后,或许是因为演员保罗的去世,让我对它有了些关注。
    看完电影后,确实是震撼到我了,它的剧情、音效、制作都十分的棒,演员演得也十分的好,简直天衣无缝。让我有一种冲动想要把前面6部都看完。
    整部电影中,保罗的镜头不多,但在最后对保罗回顾的那一分钟,让我这个从未看过他演的戏的观众,深深的体会到了他对演戏那种认真的态度。这样好的演员,离开了我们的世界,对他的粉丝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我们只能期望在那个世界里,也有人喜欢他和他的演技。
    片尾两个人驾驶着两辆车,开向了不一样的方向,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在那一刻我才感觉到,保罗真的从我们身边离开了。
    短短的一分钟, 却是这部电影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最后主角在海边的那一句独白,虽说没哭,鼻子却一阵酸楚,能看的出来那是他在电影中用它最真实的内心,在和另一个世界的保罗对话,体会到的,是他们深深的兄弟情。
    “It’s never goodbye。”
    “You will always be with me, and you will always be my brother。”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五):
    《速度与激情7》是一部眼下票房大卖,兼具视听冲击和追忆情怀的作品。中国内地市场更是以堪比北美的成绩让人为之惊叹。从某种角度来看,保罗沃克的离去成就了这部作品。
    系列作品一般拍到五部开外,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站得住脚。毕竟商业片市场洗牌太快,而且纯动作片随着施瓦辛格和史泰龙等人垂垂老矣已成夕阳红。因此《速度与激情》一贯“飙车加动作”双管齐下的做法值得称道,这也是“速激”系列的杀手锏。深谙其道的导演林诣彬是这个系列火遍全球的功臣,他从第三部开始指导该片,并确立了自我的风格。此后速激系列就口碑渐起,第五部更是一举风靡全球,成为A级别的大制作。片尾亡命里约热内卢街头的狂飙更是让无数影迷百看不厌。此番第七次狂飙演员阵容不变,范迪塞尔,巨石强森和米歇尔罗德里格斯仍是我们的心头好,但导演却换成了指导过《电锯惊魂》等片的温子仁。他接过林诣彬的枪后,开始与原班人马一齐“以牙还牙”。值得注意的是,被国内影迷戏称为“郭达老师”的动作红星杰森斯坦森的加入是大杀器,至少让影片从动作场面上不输任何好莱坞一线大片。
    那么问题来了:《速激7》为何能如此火爆呢?这第七次的银幕狂飙无外乎依靠两招取胜:疯狂飙车和催泪追忆。首先,作为一部好莱坞大制作,也是工业模式的范本,务必从场面上超越想象。因此本片的三板斧式视听冲击,是真正配得上“疯狂”二字的。前所未见的飙车,源于更高更快更强的大段视听轰炸!中段的山路追击是全片高潮,阿布扎比的高楼腾跃是强力兴奋剂,片尾的城市追踪是故态复萌。除此之外,如若仅仅是过瘾,并不能引发观众热议成为社会现象,并带来票房狂潮的。于是乎片尾保罗借助CGI技术合成的“告别”,让这三分钟的挽歌今年最伤感的银幕记忆。这样一来,最易被亲情打动的国内观众们瞬间被戳中泪点,保罗的“家人”,让每座城市的影院无眠。这种大片走温情路线获得成功的例子近年来还有一例,就是去年诺兰的神作《星际穿越》。其也是在内地口碑和市场反响都要胜于北美。看似无心插柳的温情主题,却被国内观众所喜爱的,也值得华语电影人反思。
    作为续集,好莱坞一半做法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最好成为巨无霸。这部影片的场面也是如此,最典型就是片中“汽车跳伞”段落。丰富想象力配合大胆的实拍,让这个片段从空中速降——车队追击——悬崖腾跃步步惊心,高潮迭起。期间剧组摧毁了奔驰的G Class 系列等各类车型,挥金如土。更值得一提的是,托尼贾作为反派上阵与保罗对战。车外枪火对射,车内拳脚相加。这种齐头并进的打法类似格里菲斯营救升级版,在《速激6》片尾飞机起飞时也用过。上一部是让范迪塞尔和米歇尔罗德里格斯各自对战敌人。此番则是保罗对战拳霸。打得精彩不说,最终保罗的纵身一跃更是令人窒息般精彩。
    但是导演风格永远是双刃剑,举个例子说明: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定然不会忘记那辆“红色小车”——莱肯超跑!这款全世界只有七辆阿联酋本土“超跑”上演了阿布扎比高楼飞跃后,却使得影片整体风格偏向漫画和超级英雄片。不仅仅仅人物打不死和摔不死那么简单,那个夕阳下莱肯超跑伴着爆炸飞跃两栋高楼间的唯美画面将“不真实感”放大到了极致。因为林诣彬指导该系列时,“速激”除去飙车,很多场景追杀与被追杀者之间的紧张感做得很足,这也是动作片的法宝之一(最好的例子是《终结者2》)。并且车辆的应用十分多元。但纵观这部打不死的“速激7”,影片中的紧张感被炫酷的视听所代替,很多场面一上来就是漫画对决般正面两车对撞,直接、粗暴但稍显莽撞。温子仁某种程度上只抓住了这个系列的“形”,没有抓住该系列的“神”,比起林诣彬显然棋差一招,就连最终的洛杉矶夜间追击也不算个性抓人,至少紧张感和节奏上比之前作都有欠缺。当然两个人的文戏都无法免俗,只能靠黑哥们的冷笑话生硬串联起动作场面。
    但纵然如此,影片依旧为我们带给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片段。比如那个让人不忍心与之告别的结尾。斯人已去,伤感弥漫,无法言说。对于一部商业片而言,其能够被观众记住往往是因某些不能复制的元素。保罗的车子淡出画面,你我的思绪仍剪不断。当系列电影不断的拍摄,不断的积累观众群后,仍然能用精良的制作让一部续集到达及格的水准线且有看点,还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
    所以哪怕《速度与激情7》有再多俗套的文戏,再多夸张与炫技,但是片中每个主角已如家人:他和她和他们都很熟悉,被铭记,藏心底,成追忆。
    速度与激情7观后感(六):
    《速度与激情7》的大热并不让人意外,即便它之后能创造再多的票房纪录,也都是预料之中的。这个赛车系列,已经成为当下最有生命力,以及最与票房潜力的电影系列之一。而该片主演保罗·沃克的意外离世,则让第七部“速度与激情”有了更多的纪念好处。
    2013年11月30日,“速度与激情”系列男星保罗·沃克因车祸意外去世,这一消息迅速震惊网络,也成为当年好莱坞最让人痛心的消息之一。他的去世,也让原计划2014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延后重拍,并改在今年才得以与观众见面。对很多“速激”系列的粉丝来说,《速度与激情7》已远不仅仅是一部赛车动作片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标志,一次对于回忆的悼念,以此告别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保罗。
    所以,恐怕很多观众都很难以十分客观的标准去评价这部电影。尤其是影片结尾,当主角们一一与保罗告别,那首“See You Again”响起的时候,想必很多人已控制不住,眼泪一路流不停。这也成为展示电影魔力的一种方式,你会发现,那个在大银幕上活生生的人,那个经历各种风险与追击都得以幸存的人,实际上已经离开我们了,永远的离开了。即便,他在大银幕中仍是那么生龙活虎。
    如果我们暂时忘记告别保罗·沃克这件事,仅从影片质量来评定《速度与激情7》,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很多遗憾的。大概是火爆有余,速度不足。拍得很拼命,却在调度观众激情方面,总是差一口气。整体看,这部还是略强过上一部《速度与激情6》,却远逊于《速度与激情5》。新接手“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导演温子仁,首次执导大制作影片,也尽可能在火爆上下足功夫,各种撞击与枪战,多次飞车跳崖,甚至汽车跳伞,飞车穿越高楼等等惊心动魄的设定,在烧钱潜力上,本片还是颇努力、颇用心的。只但是,温子仁在赛车场面的驾驭似乎比之前的林诣彬还是差些火候,《速度与激情7》并没有在速度上玩什么花样,甚至都没有太多速度的场面。而在在前几部,却是林诣彬的拿手好戏。而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因速度带来的激情对决,始终是这个系列的灵魂,是众多观众为之痴迷多年的重要原因。失去了这一点,难免让人有些遗憾。
    《速度与激情7》大概有三点让人十分难忘,其一是各种造价不菲的豪车,这已经成为本系列的标志,各种名车、豪车频频亮相,其中尤以全球限量7部的莱恩超跑为甚。而且,为了突出怀旧味,本次的《速度与激情7》还带来了超多的怀旧车型,比如69年的雪佛兰、70年的道奇等等,这些复古车型,就应会让很多车迷激动吧。其二是打不死的小强,无论是主角还是反派,都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枪打、炮轰,汽车对撞,各种飞跃,都能够毫发无伤,坚持活到最后。其顽强的生命力与超高的幸运值,也实在让人感叹。而最大的亮点,当然还有赫赫有名的“光头党”,从最开始的主角范·迪塞尔,到第五部加入的巨石强森,以及本季的新反派杰森·斯坦森,光头硬汉已经成为这个系列的代名词,这些硬汉,以及他们代表的街头文化,也成为这个系列的灵魂。
    “速度与激情”系列始终代表着非主流文化,它区别于白人主导的大片文化,更多关注的是有色人种,并以他们最爱的街头音乐以及街头文化为重要元素。就像之前的报道,《速度与激情7》系列在北美上映,票房大卖的同时,绝大多数的观众却都是有色人种。包括白人男主角保罗·沃克,也逐渐被范·迪塞尔替代,成为第二男主角。而在将来,更将成为范·迪塞尔一个人的独角戏了。
    在影片上映之前,我们曾预想了很多种与保罗·沃克告别的方式。却不得不承认,温子仁与主创们设计的这种告别,是最温馨,也是最得体的。并没有十分悲惨,也没有刻意煽情,无论现实中的保罗是何种遭遇,电影中的布莱恩却是个完美的大结局,将与妻儿一路幸福的生活下去。
    结尾的飙车与回忆的蒙太奇段落,也让电影将我们带回曾有的完美回忆当中,去忆起以前保罗·沃克的时刻。这一对兄弟,也最后在最后段落分道扬镳,从此各行各路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