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哪来的天才读后感_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

http://www.newdu.com 2019-03-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篇一
    1万小时的原理许多人都听过了,如果你对通过练习实现卓越感兴趣,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哪来的天才
    1. 天才,它不是一种经验,在许多领域有成就的人,数年之后反倒更糟。它也不是特别的天生能力。天才源于练习,比如投球手赖斯,他花很少时间去比赛,但是却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设计练习。
    2. 专家和普通人的不同反映出:通过长时间的刻意努力,在特定领域内可显著提升表现水平。关键是提高绩效,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哪来的天才
    3. 刻意练习,刻意练习和我们平常的练习的区别在于两点:要在学习区选择合理的高强度活动;重复的数量要高到单调乏味的程度。高度重复是刻意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
    4. 刻意练习需要反馈,刻意练习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没有反馈的练习只会发生两件事情:你将不再进步,或者你不在乎了。哪来的天才
    5. 刻意练习是费神的,刻意练习要求专注和集中,工作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似乎无人能长时间坚持下去,一天练习4-5小时似乎是刻意练习的上限。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认为,思想高度集中地练习,1个半小时足够,因为你不可能整整一天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练习状态。
    6. 刻意练习缺乏乐趣,做我们得心应手的事情会让人浑身舒畅,但这恰恰是刻意练习的反面。从本质上说,刻意练习是不令人愉快的。
    7. 要避免自动状态,伟大的成功者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自动状态,这就是刻意练习的效果,避免自动性,或者说,避开惯性。
    8. 杰出人士,对于杰出人士而言,刻意练习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他们能够突破或者绕过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的决定性限制。具体来说,它能够使他们比大多数人感悟更强,知道更多,记得更牢。最终,多年高强度的刻意练习能够完全改变人的身体和大脑。
    9. 杰出人物的重要能力:他们知道征兆的重要性;他们看的更远;他们看得更少,但是知道的更多;他们比平常人拥有更好的辨识力。所有的这些能力都是练习的结果。
    10. 深入和普遍联系的知识,积累和培育知识是刻意练习的目的之一,在一个领域不断拓展能力,必然要积累不断丰富的知识,高成就者在自己的领域内往往具备了更多的知识,他们的知识是完整的,是通过高层次的原则联系起来的。许多卓越的企业有人认识到,掌握本领域深层次知识的重要性,超过普通管理能力。
    11. 大块理论(chunk theory),杰出人士具备特别的记忆技巧,以快速,可靠的方式对于大容量知识进行长期记忆。杰出人士对其领域的深层理解,形成了一种结构,能够放置他们曾学过的大量信息。这种能力只有多年的高强度研究才能获得,它要求持续将新信息与高级别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非常辛苦的。
    12. 音乐模式,你知道你要传达的信息,挑战在于如何高效的表达出来,信息可以被拆成小片,每一片进行分析,然后反复练习。演讲和写作属于这种模式。
    13. 国际象棋模式,研究某个特定的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与大师的选择做比较,如果不同,就找出原因,看看哪个结果最好。国际象棋模式的精髓是这样的问题:你会做什么?你遇到的许多情况,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案例分析也属于这个模式。
    14. 体育模式,面对不同的情况,强化认知技巧和能力,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哪来的天才
    15. 创新者,众多领域的伟大创新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之前,他们都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卓越的创新者一直都是那些始终如一,完全沉醉于自己领域的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积累了大量知识,不断将自己推向行业前沿。
    
    篇二
    这本书其实观点很简单。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任何天才在成功之前都经过了至少7年的艰苦而专注的刻意训练。哪来的天才
    那你怎么解释莫扎特?他不是四岁就谱写的钢琴曲吗?
    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个故事,莫扎特的确有天赋,但是,他的第一首钢琴曲更多是父亲的策划,不全是他自己的天赋,他真正成为一名被认可的作曲家,已经是他经过十多年艰苦而专业训练后的结果。类似的我们以为是天才,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和分析指出是训练结果的案例很多,的确能让你眼前一亮。
    简单的说,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成为让人羡慕的人,你只需要在这个领域刻意练习1万个小时,这大概是要求你每天就你感兴趣的事情每天保证4小时的投入,专注7年,这就足够了。我觉得假如你这样做,你不应该成为公司最优秀的,而且世界上最优秀的。这就是所谓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大量的事情。
    其实依据我的经验,你如果能做到每天坚持集中注意力训练两个小时,随便哪个方向,坚持一年就足够你成为专业人士。我在2009年2月份开始学习做幻灯片,结果在一年之内就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PPT“专家”,以致我不得不很后悔在2008年以前我在网络上发布的那些PPT作品,真是糟糕啊。我就是一个例证,其实我不过是有那么几个月天天努力做PPT而已,到现在,我认认真真完成的发布到网络上的PPT作品已经超过30种,这就是训练,我是刻意的。哪来的天才
    可这种刻意训练往往不令人愉快,因为它是以超出正常习惯的强度来在最短时间内提高你特定绩效的训练,单调而重复,想想那些一流运动员,这辈子他们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是远远超过比赛的时间,越是成功的运动员越是坚持单调刻苦的专业训练。
    可是不是单调重复就有意义,你还得方法得当,我观察我小孩子练习乒乓球,在上千次挥拍和纠错中,她的肌肉已经形成了记忆,只要球到了某个位置就会出正手,然后拉过网,击中球台。但教练不经常纠正,不让肌肉形成正确动作的记忆,你怎样反复训练拉球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练习需要反馈,反馈让你感知进步,如果你不在乎反馈,那么就意味着你停止进步或者已经放弃了。我坚持写博客也是一种获取反馈的方法,把自己学到的写成文字,就是对思想理解深度的反馈,再通过交流和行动,就变成自己的思想中一部分,这都是刻意的。
    单调重复的刻意并不让人愉快,所以我们得看得远一点,这归根结底又成为人的情商问题。哪来的天才
    比如我想想成为专业人士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也会听到很多人夸你是天才,大师,牛人之类的,其实我知道关键是专业比较容易混口好点的饭吃,所以我愿意接受先苦后甜的训练。
    这不需要天分,是靠找到正确的训练方式就做得到。
    好了,现在谈谈为什么那么多人坚持训练而一无所获?哪来的天才
    我很认同书中的观点,我个人观察是:
    1、在你训练的时间内你要专注,假如你不专注,你训练10个小时质量不如专注者的1个小时,可是很多人并不热爱或者能强迫自己热爱训练。所以教育工作者总是强调兴趣很重要,兴趣能让你接受专注训练,不是兴趣让你成功。
    2、每次训练都要寻求突破你熟悉的领域,这样你才能不断建立新的经验和联系,持续进步。很多人训练始终是低水平重复已有的东西,就好像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红烧肉,却从来没有想过能不能改改妈妈的菜谱?
    3、要寻求持续的反馈,我玩网络推广对数字指标敏感到让一些人奇怪的地步,他们说有必要对数字这么敏感吗?喔,对不起,刘翔对0.01秒都很敏感。在这个世界,我也不希望每个人都对数字那么敏感,那让大家压力都很大。但是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你不敏感不成。可是我还得提醒你,持续的反馈就是一种压力源,最难受的压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反馈,折磨你的神经。关于抗压能力又回到情商的问题,有几个人愿意持续面对压力?哪来的天才
    假如你认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其实就是认可训练比天赋更重要,我相信天赋,但我也相信天赋是需要经过科学训练去开发才能变成天才。
    作为普通人每天坚持比别人多训练一个小时能让你成为专家,对有天赋的人每天坚持比别人多训练一个小时能让你成为天才,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不坏。
    最糟糕的莫过于中国男足,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中国足球不缺有天赋的苗子,他们都给这个圈子给毁了,是的,他们没有选择刻意训练,而是选择放纵,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哪来的天才
    关于男足还有一个好的例证就是当年的健力宝青年队在巴西练习,回国一片惊艳,结果进入中国各级甲A甲B队伍后,这些人都平庸无奇,我说的意思是要能吃苦,还得找对训练方法。
    哪里来的天才?
    一个坚持练习的学生,还有一个伟大的教练在背后,也许天才的定义应该是那种自己可以为自己找到一种正确训练方法的人。哪来的天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