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双雪涛:从现实到传奇——从《北方化为乌有》等小说看双雪涛的写作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9-03-12 中华文学选刊(微信公众 张忠诚 参加讨论

    双雪涛的小说冷,作家犹如医生,剖开肌肤,一刀是一刀地割,对于每一根血管的走向都熟稔于心,每一刀切下去的轻重,掂量拿捏,结果便是长短句子的参差中,冷气层层叠叠堆积起来;双雪涛的小说奇,有点蒲松龄的野心,但跟蒲松龄好写志怪不同,双雪涛的奇在铺陈北方的破败凋零里,一张张被湿气发酵又被寒气裹挟的人的脸孔跃然纸上。他写北方工厂,又不同于工厂小说,工厂只是一个过去时的空间,犹如乡村、城市、原野,只是故事的舞台与背景,小说家关心的是游走于边缘和缝隙里的俗人奇事。他慢条斯理地搜拣、切割、精选,再以他天才的小说家的敏感和外科医生的精准,重新布局、拼接、缝合,赋予这些俗人奇事以新鲜的生命。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身处异乡的出版人,把两个不相识的小说家拉到一起,原因只是两个人构思了差不多一样情节的小说,小说家给人物的出场蒙上了面纱(这是双雪涛比较惯用的手段,他的小说有推理与武侠的某些特质),语言的交锋犹如短兵相接,一桩陈年旧案浮出水面,隐藏在时间背后的人性之复杂幽深,在当事者对真相的不断寻觅中,愈发如清水里的刀子,视之凛然。我想,这些还不能构成他写这篇小说的全部理由,小说中有一句话,借着“女孩”的口说出来了,那应该是小说家在心里盘桓了许久,对于北方的不甘和纠结:女孩说,你爸是想救工厂,不想看着工人都回家,他那时候经常跟我妲说,工厂完了,不但是工人完了,让他们干什么去,最主要的是,北方没有了,你明白吧,北方瓦解了。
    北方对于双雪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是养育他性情与才华的土壤,也是他作为小说家的素材库,是他的福地。他从瓦解的北方,走进京华,大邦之地,再次回望北方,距离的产生,人总要有些抽离姿态,这根背叛不一样,跟出走不一样,是坐在另一片田野,遥望走过来的那片田野,现实与迷雾交融混杂,与身处期间环视望见的不一样。双雪涛或许是借这个小说,在跟他熟悉的北方告别,“北方瓦解了”,现实的北方瓦解了,北方也在他的小说里试图瓦解。从《北方化为乌有》只有,北方在他的小说里,似乎真的成了“乌有”。
    小说《宽吻》写的是离异的大学教师在酒吧里遇到一个喝醉的女孩,她是海洋馆的海豚训练师。她带的七岁海豚“海子”生病快要死了,两人决定一起把海子偷出来,放归大海。双雪涛的文字有一种引而不发的力量,漫不经心中有独到的匠心,海豚的境况与人的现实之间形成了比照,让人生出透不过气的压抑感。拯救海豚的计划,又何尝不是现实中人的自我救赎的渴望。小说中有句话:“我说,我在哪都能写东西,也许监狱对于我来说更好,没有自由,能安心写点东西。”监狱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简单的生活却会让心灵获得安静,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偏颇,但也恰恰点出了纷繁的现代生活中人被裹挟后,精神世界的巨大疲惫感,或许这也是成名后的双雪涛的苦处。这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人的普遍症候?
    《间距》里的“我”是一个无名作者,也是一个剧本策划人。在酒局上“我”认识了疯马,他言谈很奇特,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拿到一个剧本写作项目,找疯马等三个人当枪手。疯马提出了关于平行时空、间距的奇特想法,引导着写作的向前推进。疯马在睡觉的时候,说一些跟母亲、月亮、潮汐有关的梦话,不久写作项目终止。深夜里四人聚集在“我”居住的地下室里喝醉,梦游中疯马掐着自己的脖子,掰开后又来掐我的脖子,在我快要窒息时,“我”看见疯马手里托着月亮。在这个小说里看得出双雪涛对自己小说视野的开掘,他在尝试处理新的经验和题材。这是一个年轻小说家应该有的一份野心。
    《间距》和《宽吻》还只是故事发生地的迁移,作家关注的与小说呈现的,依然是现实的困顿,是惯常的双雪涛的叙事,那么从《女儿》开始,双雪涛进入了对小说传奇叙事的探索和迷恋。作为“在西方小说和先锋小说的光辉底下长大”的青年小说家,我隐约看到了他抽身向古,对中国古典的致敬痕迹,当然,这个判断,还需要更多的作品验证。
    故事中套故事并不新鲜,在《女儿》中,是小说中套着小说,文中出现了两个小说家,到底哪个才是小说本身,作者创造了三重甚至四重悬念。面对读者,作者是克制又残忍的,克制是作者没有把这个“圆”闭合,留给了读者猜谜的可能,但实际作者在最后,把这个猜测的空间无限的压制,“女儿”的命运如何?那个青年小说家是谁,他的命运如何?作者把我们可以猜到种种可能都放在那了。小说机心巧构,如沼泽之中一汪混沌的湖水,让小说的可能性无限拓展。《武术家》人物架构有点像《铸剑》,窦斗神似眉间尺,身背杀父之仇,报仇还是不报仇,这是个问题,报仇该怎样报,这是个问题,不报仇,也要给自己一个不报仇的理由。眉间尺有一把剑,遇见了黑衣人,以自杀的方式完成报仇的可能,窦斗不是,他的一生都在给自己找到一个不报仇的理由,让自己在站桩中,完成仇气的消解。
    “匿名作家计划”的评委们这样评价这个小说:“人物生动,世情通透,离奇故事中富于日常生活气息。叙述语调老练,时而露出嘲讽的锋芒。国仇家恨,用一个武术家与其子的简短经历,说得轻盈流畅,一口气读完,彷彿真回到历史现场。小说家厉害的地方,在于不会限于要交代清楚的国族历史而损害了说故事的方式,却又事事交代清楚,洗练非常。”鲁迅先生速来是针锋相对的,有仇报仇,双雪涛显然不想把小说写成现代版的《铸剑》,《武术家》里有传奇,有日常,人一面向往传奇,一面留恋日常,当传奇与日常同时很好地平衡在小说里,那么这个小说就不一般了,重要的是传奇与日常背后还有断代史,这样小说就更不一般了。
    从《北方化为乌有》到《白鸟》、《间距》、《宽吻》、《女儿》、《武术家》,在一些列短篇小说中,可以看出双雪涛从现实到传奇的这种创作轨迹变化。他的笔脱离了曾让我们熟悉的破败的工厂、鱼龙混杂的艳粉街,不过北方并没有完全“化为乌有”,他把故事迁移到了京城,但故事里还会出现来自北方的人、地名,还有对于北方故事的回忆和怀念。曹文轩在《草房子》的扉页上写:“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这里的童年,用另一个词语表述,便是故乡。北方是双雪涛的故乡,也是他的童年,即便北方真的化为乌有,他的童年还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