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当文学遇到大湾区

http://www.newdu.com 2019-02-19 中国作家网 熊育群 参加讨论

    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引人注目。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也在酝酿着,畜势待发。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讨与活动。先是深圳,接着是广州,从高峰论坛到成立工作坊,都是紧锣密鼓的节奏。广东作协去年底召开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专场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构建”论坛。今年,还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成立仪式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国内外专家的发言稿我都看了,广东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的发言稿对我触动最大。他对广东海上贸易与文学现象的研究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岭南这块土地与海洋,其文学上发生的事长期遭到文学史的忽略。李庆新是研究海洋史的,研究文学在他只是业余,他笑称自己捞过界了。正是这个捞过界为我们打开了岭南文学的一扇窗口。论坛筹划时,因为我邀请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诗人、语源学家墨普德参会,他发来发言稿,文章中提到了李庆新,并引用了李庆新很多文学史料与观点。正是因为墨普德的文章,我才知道李庆新并找到了他。
    李庆新的文章提出了一个边海诗的概念,他列举了大量从汉代到现在的有关海洋的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有诗词、歌赋、戏曲、散文、笔记、碑文、小说、传说等等,特别是诗歌,非常丰富。汉代诗人扬雄的诗歌《交州箴》记录了汉朝与中南半岛上的越裳国交往历史,与《汉书·地理志》关于汉武帝派遣译使出使黄支国记载相印证。六朝时期南海人张贾、晋人冯融、南朝侯安都均以善诗著名,开“吾粤风雅之先”,尤其出现一批笔记性质的地方文献,记载岭南与南海诸国的海洋交通、海洋物产、海国民俗等,如《临海水土记》记载“金邻”即扶南国(今柬埔寨)。
    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唐代,其繁荣景象无法想象,一大批诗人创作了与此相关的诗歌,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张籍的《昆仑儿》、元稹的《送岭南崔侍御》、刘禹锡的《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白居易的《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等等。宋元时期的杨万里、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明清时期的汤显祖等等。边塞诗写的西部大漠、草原生活,尤其是军旅诗特别感人。边海诗写的是海疆、海上丝路与海外风情,别具一格。作者既有广东本土的文人,也有内地的,还有外国作者。阿拉伯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关于辛巴达历险记的篇章,是当时阿拉伯航海家经历千辛万苦,从海路航行至唐朝的写照。9-10世纪阿拉伯商人苏莱曼的《中国印度见闻录》记录了他在印度、中国的旅程,其中对广州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海外贸易的记载,成为中古时代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海路交流的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我们从来没有从海洋这个角度予以梳理与研究。“边海诗”完全被遮蔽了,以至我们对这部分文学传统和历史相当的陌生。我们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如果对自己文学的历史与传统都非常陌生,对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文学现象都不甚了解,眼睛只盯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来谈文学,这个是很浅表的,也太功利了。传统、历史与文化的梳理工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亟需做的基础性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有它不一样的文化,这里的殖民文化、后殖民文化,通过香港、澳门留存至今,产生了一种影响。它把英国、葡萄牙的文学都融合到了大湾区里面。像贾梅士这位葡萄牙文学史上最有名望的诗人,他曾在澳门工作和生活,创作了他代表性的作品《葡国魂》,这无疑对澳门有着重要影响。大湾区特殊的历史,其文学创作跟海外的文学常常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文学是东方最早带有全球性的,是中西自然融合并产生了历史演变与传承的东西。澳门与广东的诗人编写了多年的诗歌刊物《中西诗歌》,就是一个例证。
    现在,大湾区外来的作家很多,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对这块土地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不久前,我参加开平市华侨中学30周年的校庆,这是一个华侨办的学校。校庆时高墙上挂的条幅是“世界凤伦堂”,代表的是全世界的司徒氏华侨,他们来自于世界各地。两天时间我跟他们在一起,有的是我去美国洛杉矶、旧金山采访过的华侨。我正在写一部华侨题材的长篇小说,深入华侨的生活,越深入,越觉得这里历史的独特,它连接的是一部世界近现代史。赤坎这样的小镇,一个中学的校庆,这么多分布到地球各个地方的华侨回来了。它是一个全球化的生活与缩影。
    我不赞同一种观点,认为写历史只有西安、北京这些帝都才能写出厚重的作品,广东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是很单薄的。任何一个地方的历史都是历史,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都有它独特的价值。历史并无等级之分,文学价值的高低更不是以写什么地方的历史来决定的。尤其是帝王将相已经写得太滥的时代,发现新的历史与地域,不但能改变历史文学的面貌,甚至能够改变历史本身的面貌。
    广东题材的亮点是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但这不是要与历史割断的理由,真正厚重的现实题材作品无不与历史相结合。历史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只是历史本身,更宝贵的是历史感,是时空的视角与时间中的那双眼睛。如果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不甚了解,这样的眼光是无法获得的,对现实的认识与把握也是肤浅的。我们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应该与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与历史有机地打通,这样才能有比较深厚的作品出现。
    世界既然有四大湾区,我们可以做一做另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其他三大湾区是不是有大湾区的文学?如果有,它又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我们为什么要有?可不可能有?从经济联系、政治联系、文化联系、生活联系,大湾区这个概念出台大有可为。但文学跟这些还是有些不同的,怎么可以做到大有可为?我觉得有必要去打开视野,去参照、去思考,否则文学的活动也以政治的活动、经济的活动这种形式来搞,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搞得心浮气躁,徒有形式。但有这么一个东风,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概念,不可否认这是文学与作家的一个机遇。如何用好这个机遇是大有讲究的。我们要坐得下来,研究一些问题,探讨一些路径,这才是文学的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