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春节期间,电影市场都会迎来一波“小阳春”。在往年的春节档里,能够力拔头筹的,往往是与喜庆氛围合拍的贺岁喜剧。然而今年,一匹名为《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在与多部大制作贺岁喜剧的竞争之中,成功“杀出重围”,取得了超20亿元票房的辉煌战绩,并引发了强烈的口碑效应。一时间,围绕这部电影衍生出的中国科幻电影相关话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艺术水平是高是低,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是,这部电影在商业和口碑上取得的重大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问世,提起“国产科幻”,人们想起的要么是上世纪80年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等经典老片,要么是近些年来某些打着“科幻”旗号粗制滥造的三流作品。从某种意义上看,《流浪地球》的成功出人意料。 在《流浪地球》之前,面对“科幻”二字,投资人总是望而却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投资,科幻电影自然不可能繁荣发展。以前,与拥有成熟工业体系,每年都能“量产”大量及格线以上科幻片的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产业面对着全方位的压制。而没有好作品出头,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这一领域的信心,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流浪地球》的出现,以“搅局者”的姿态打破了这种循环。其中,既有主创团队兢兢业业工作的必然,也有某种“生逢其时”的偶然。这场浪潮不仅成就了《流浪地球》自己,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让科幻类型片的长远发展与多元拓展成为可能。 在全球视野之下,《流浪地球》或许只能算是科幻电影领域“点点繁星”之中的一颗。但是,就国内市场而言,《流浪地球》却更像一颗“孤星”,乃至于行业的“启明星”。《流浪地球》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作者也能写出有着瑰丽想象的科幻剧本,证明了中国影人也能借助电影工业体系打造出好莱坞级的特效,证明了中国影片也能在类型片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更证明了中国观众对科幻电影也有高度的观影热情。中国影人只要能够抓住眼前的机会和风口,趁机多推出几部优秀的作品,就有希望彻底扭转之前的“恶性循环”,为国产科幻电影打开局面。 《流浪地球》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但是,未来的创作者如果将它当作最高的范式,不假思索地模仿,只会踏入故步自封的陷阱,这股“科幻浪潮”恐怕也没法走远。当年,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因为在战争场景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一度被冠以“中国战争片新起点”的称号,然而之后我们再也没看到同样高度的作品出现,这件事应当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殷鉴。 科幻作为一种畅想未来、探索不同可能的艺术体裁,最吸引人之处,就是不同的技术、环境与价值观的精彩碰撞。我们期待下一个《流浪地球》式的成功,而这个成功,必将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