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历33年从120种古书里搜出4千首元代流行歌曲

http://www.newdu.com 2019-02-11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 参加讨论


    
    元代泰定三年除夕夜(1327年1月23日),被誉为“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的张雨,仍在江西玉山的篷船上漂泊,写下了一曲《喜春来》: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

问暮鸦

何处阿戎家

就像谭校长的歌里唱的:“思念,在纸上/随着落笔,回故乡。”道出了多少游子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有别于唐诗宋词的典雅含蓄,元代的散曲更通俗,更鲜活,有更浓厚的烟火气息。它依据特定的宫调和曲牌创作,问世即用于歌唱,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与《西厢记》这样体制庞大、讲述完整故事的杂剧不同,散曲篇幅短小,易写易唱,便于传播,多写市井生活,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曲了。

隋树森先生从1947年着手编订《全元散曲》,历时17年,始蒇其事,1964年由中华书局刊行。此后数年,陆续增订,1980年又发现罗振玉旧藏本《阳春白雪》,补阙辑佚,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全元散曲》。经过30余年孜孜不辍的努力,《全元散曲》共收作者219位,小令3885首,套数478套,基本囊括了迄今所见的所有元人散曲作品。

由于缺乏可资研究的材料,尤其是缺乏较为丰富的作品材料,较之唐诗、宋词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元人散曲的研究,一直举步维艰。而之所以作品材料难找,则在于:

一、现存的曲集,无论是元人别集还是元明选本,其中都有一些罕见的本子,甚至海内孤本,这些本子不易得到。

二、元代的散曲作家,有别集流传下来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张可久、汤式四人,其余作家的作品,都是零碎地分散在若干种曲选、曲谱、词集以及不属于词曲类的典籍里面。而且,元代散曲作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一般比较少,即使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往往也未必有几十首甚至未必有十几首曲子,从大量古籍中刮垢磨光,寻找到这些曲子,极其困难。

三、元散曲是一种通俗文学,曲集的精刊本和精抄本比较少,不经过整理和校勘,就无法获得准确的作品。

《全元散曲》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编成的一部元人散曲全集,它努力把现存所有的元人散曲加以搜集和整理,不但使一般读者对元人散曲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而且也使专门从事元人散曲研究的读者可以更方便地看到元人散曲的全貌。

点击书影进入京东购买↑
《全元散曲》,中华书局2018年出版
《全元散曲》为散曲研究前辈隋树森先生所辑编。编者自1947年就开始进行编校《全元散曲》的工作。“十年磨一剑”,经过十数年的搜罗校勘,编者从一百余种曲集、曲谱、词集等资料中,辑得元代二百多位散曲家的小令3850余首、套数450余套,残曲在外,将可能考订出的元人散曲尽囊括《全元散曲》一书,计约112万余字,于1964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印行,后又陆续重印数次。

在体例上,《全元散曲》按作家时代先后排列,无名氏放在最后。于每位作家名下,先载其小传,再列其曲。所收作家小传,根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元史》及《元诗选》,兼采近人可信之考证,务在求实。所列之曲作,先小令后套数,除有别集流传的四位作家其作品编次一仍其旧而外,余皆依宫调曲牌辑编,北曲依李玉《北词广正谱》,南曲依沈璟《南曲谱》。凡所辑之曲,皆注明出处,并附有校勘记。书前开列引用书目,详注版本情况;书后附有《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及《作品曲牌索引》。

《全元散曲》具有极高的学术文献价值。

首先,从研究角度看,该书在作品材料的收集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编一部元人散曲全集,最重要的莫过于尽量搜集元人散曲的别集和元明的曲选。然而,这类书流传下来的实在有限。于是,编者除了从张养浩《云庄乐府》、乔吉《文湖州集词》、张可久《小山乐府》、汤氏《笔花集》等曲别集,和《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新声》《乐府群玉》《乐府群珠》《雍熙乐府》等曲选的不同版本中整理编辑外,还从朱权《太和正音谱》、李玉《北词广正谱》、钮少雅《九宫正始》、庄亲王《九宫大成》等曲谱,元好问《遗山乐府》、张弘范《淮阳乐府》、沈禧《竹窗词》等元人词集及大量笔记中钩辑。特别是充分利用明嘉靖本《雍熙乐府》所收元明人散曲和戏曲曲文,进行辑佚,所得甚丰。

张养浩像
编者搜罗极为用力,被其检稽过的元明清各代所刊、所抄的曲别集、曲选、曲谱、词谱、词集、笔记、正史等典籍多达119种。这就为元人散曲的研究者做了大量极其艰苦的研究前期“披沙拣金”的工作。

为了使读者了解某曲从某些书中辑出,编者于每曲之后不但注明该曲最早见于何书,而且把其他选有该曲的书名,也不厌其详地一一注出。套数里面的一支或几支曲子,有被《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九宫大成》等曲谱征引的,也注在该套的末尾。

这十分有利于读者阅读与研究:把材料来源向读者交代,读者如果有疑问,可以很容易复检原书;看了书名,读者很容易知道某一首曲子有哪些选本选过,进而知道哪些曲子过去较为人们所喜爱;根据所注书名,还可以判断这首曲子归某一作家其可信的程度如何,如《全元散曲》在关汉卿名下收了一套南曲套数《仙吕·桂枝香》“因他别后恹恹消瘦”,曲末注见《词林白雪》和《南宫词纪》,并进一步注明《词林白雪》属关汉卿,《南宫词纪》属无名氏。读者想到《词林白雪》是明末的书,而且这部选本中所注的作者姓名不尽可信,这套套数又是南曲,那就会知道这套《仙吕·桂枝香》为关汉卿作大可怀疑。

其次,《全元散曲》的校勘记部分,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元人曲谱大部分刊刻不精,脱字脱句,误字衍文,所在多有。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选本里,文字上常有很大的出入,题目和作者也往往不一致。就文字而言,如马致远有八首写景小令《寿阳曲》,见《阳春白雪》,而《梨园乐府》也收,但两书文字差别很大,其中《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渔村夕照》三首仅末句相同,《潇湘夜雨》和《江天暮雪》则全文尽异。一套元人套数,如果同时见于几种明人的曲选,其差别也极大。

为了便于读者的专业研究,《全元散曲》所收的散曲,对于曲子作者的异说、题目的差异、字句的不同等,都于曲后附有比较详细的校勘记。校勘记详记元人散曲在各本中的异同,不论其文字是否出于明人臆改,也不论各本文意之短长。散曲题目出于明人追撰者,也一概写入校记。

作为研究者,不但要广泛地掌握材料,而且要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是极为重要的。《全元散曲》在每首曲末,注明该曲在不同出处的真实异同情况,这就仿佛是带着读者将相关的原始材料重新梳理一遍。对于专门从事散曲研究的读者来说,何其重要!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编者常常用几倍于作品原文的篇幅写校勘记,如关汉卿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套数(“玉骢丝鞚锦鞍䩞”)原文约七百字,而校勘记则有三千多字。在研究者看来,这部分应是最大的阅读收获。

再次,《全元散曲》的附录《作品曲牌索引》部分,包括《曲牌检索表》《曲牌首字四角号码索引》和《曲牌及用此曲牌之作品》三份表,对读者研究曲牌,极为有用。

一是读者可以很方便地研究曲牌格律。读者借助前两份表中的任意一份,来查第三份表;再由第三份表的提示,查阅到元散曲中使用同一曲牌的不同作品。散曲的定格,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有一个形成与稳定的过程。如果要了解或研究一种曲牌的格式情况,只要检索《曲牌及用此曲牌之作品》一表,就可以迅速地在书中找到使用该曲牌的所有元人散曲作品,将这些作品加以比较,以掌握该曲牌的格式特征及变体现象。

二是通过《曲牌及用此曲牌之作品》表,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元代最受欢迎的曲牌有哪些,某一作家最爱使用的曲牌是什么,并可结合作品内容,联系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和创作风格,进一步考察曲牌与声情、风格的关系。这部分,实际上是很好地为研究者提供了元人散曲的研究线索与思路。

《全元散曲》既凝聚编者隋树森先生十数年来辛勤的汗水,又体现其谨严踏实的治学态度。读者在全面感受元人散曲作品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及时汲取到编者学术精神的营养。

(文章原载于《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6期,原题《沾溉学林,嘉惠后学——<全元散曲>介绍》)

↑点击书影进入京东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当当购买
《全元散曲》
隋树森 编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ISBN:9787101134599
298.00元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全书收录元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本次出版据1964年初版修订。按原书《订补说明》改正讹误,增补案语,补遗篇目依原书编次体例散入正文。共新增作者6名,新增曲目53首(小令32首,套数21套)。索引同时修订,包括《作家姓名别号索引》和《作家曲牌索引》两套,按音序与笔画排列,便于查检。版式重排,原书双行小字改单行,精美简洁,适于阅读。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