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少儿科幻文学的“身份”与“价值”——从马传思《奇迹之夏》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9-01-22 文艺报 崔昕平汤锐姚海军 参加讨论

    崔昕平:近年来,随着刘慈欣《三体》、郝景芳《北京折叠》等科幻作品获得国际认可,科幻文学的热度逐年递增。在当代儿童文学领域,少儿科幻文学创作于幻想类儿童文学创作整体而言,像张之路、杨鹏这样具有高知名度与高辨识度的少儿科幻作家作品数量还较为有限。马传思少儿科幻小说《奇迹之夏》的出现,颇有些“奇迹”的味道。一年时间内,它从一部未出版的书稿成为连续获奖的图书:2017年末,在全程匿名评审的“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中,《奇迹之夏》一举获得最高奖;紧接着,2018年荣获“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少儿中长篇小说”金奖。近日,《奇迹之夏》入选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30本好书”,成为入选的5部少儿类作品之一。汤锐老师与姚海军老师都是见证这部“好书”问世的“伯乐”。在两位评委老师看来,《奇迹之夏》能够从众多书稿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两位老师最看重的这部作品的特质是什么?
    汤 锐:一种含有深邃悠远诗意的幻想,一种眼界开阔的宇宙观生命观。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写给哪个年龄段读者欣赏的,都会有一种超越就事论事的更大的文学格局。《奇迹之夏》里面的科学幻想大气磅礴,而我更是被故事叙述中散发出的一种深邃悠远的诗意所打动了,少儿科幻小说难得遇到这样的艺术气质。
    姚海军:《奇迹之夏》的“奇迹”有迹可循。作者马传思2015年参加大白鲸征文并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你眼中的星光》,便因大胆的科幻构思与富有童趣的生活的融和令人耳目一新。某种程度上,《奇迹之夏》可以视作《你眼中的星光》的延续,而这个过程中作者又经过构建一个全新异世界的尝试与反思(《冰冻星球》),因而,这种融和变得更为自然,并且在科幻创意上,也更富有突破与冒险性。
    对于少儿科幻作品,我特别看重两个元素:其一是温暖。科幻文学最起码在表面上是有些冷酷的,因为它的本质是一种思想实验,同时还要展现宇宙铁律的无情。但科幻又是温暖的,要在极端环境中展现人性的光芒。对少儿科幻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其二是平衡,现实生活与超现实幻想的平衡。科幻的精神就是要突破现实的庸常,但它的情感来源却是现实的生活。上述两点,在《奇迹之夏》中均有上佳的表现。
    崔昕平:马传思应该属于在少儿科幻创作领域异军突起的作家。他的少儿科幻创作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来连续参加“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并连续获奖:2014年《海盗船长女儿的夏天》获金鲸奖(二等奖),2015年《你眼中的星光》获玉鲸奖(一等奖),2016年《冰冻星球》再获玉鲸奖,2017年凭借《奇迹之夏》问鼎钻石鲸奖(特等奖)。马传思的创作可谓步履稳健。两位老师都是历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的终评委,在两位看来,马传思的创作水准在中国当下的少儿科幻领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其作品的成长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汤 锐:作为马传思几部少儿科幻小说的读者,我认为他显然是这个领域的优秀作家之一。《奇迹之夏》的幻想格局宏阔,作家借助于科学幻想拓展了小读者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了少儿的现实生活与恢弘浪漫的科学幻想,很好地融合了逻辑严谨的科学假设与温暖细腻的文学肌理。有意思的是,从《海盗船长女儿的夏天》《你眼中的星光》《冰冻星球》到《奇迹之夏》,他依次斩获了“大白鲸”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仿佛是在以实力印证成长。
    姚海军:少儿科幻创作近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涌现出了一些有潜力的作家。这些作家赋予了少儿科幻很多的特质,比如传奇性,比如冒险精神、科学精神等等,但整体上,我国的少儿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只做了有限的探索,还不够多元,还不够开阔,还缺少有影响力的经典性作品。特别是很多少儿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幻想流于表象,只是一些陈旧的观念在少儿科幻中的重生。在这种背景下,马传思努力将核心科幻的精神融入少儿科幻,赋予少儿科幻以思想与诗意,让我们看到了少儿科幻最令人期待的那一种可能。
    崔昕平:马传思作品引发的关注度不单表现在连续获奖,评论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作品进行了阐释。董仁威定位马传思作品“属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型科幻”,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的科幻作品”;刘颋评价马传思的《奇迹之夏》并不是“传统硬科幻写作”,而是“由一种科幻视角和科幻思想来结构文本”;李利芳评价其“是对幻想类儿童文学价值潜力及艺术经验的积极勘探”,是“观察分析少儿科幻走向及其发展空间的较典型的文本”;姚利芬也评价其为少儿科幻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标致的范本”,《奇迹之夏》是将“浪漫主义情怀与‘神话思维’做了极好的对接”;科幻界称他为“当代少儿科幻重文学流派的旗手”……这些评论共同引发了一个问题:少儿科幻如何区别于成人科幻构建自身独有的“身份”?
    汤 锐:科学幻想的着力区域是已知世界之外——过去、未来、平行时空,依据有逻辑限定条件的科学假设,对世界进行预测、钩沉或横向拓展。而这些幻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因为它们与现实世界血肉相连。一方面,这些有科学逻辑的假设被发展中的现实世界不停地追赶,在过去上百年间,一些科学幻想不断变成现实;另一方面源自人类的生存本能,科幻作家们也对于科技发展中未知的异化力量进行同步思考和预警。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是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突破现有生存环境造成思维局限的机会,极大拓展了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坐标系。少儿科幻的特殊价值正在于此。
    姚海军:成人科幻要么讲求与前沿科技的联接和开创性的想象(核心科幻),要么讲求思想实验,讲求对过去、现实与未来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非核心科幻),而少儿科幻甚至不需要核心与非核心的划分,它所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对世界边界的勇敢探索,同时也是从未来的角度对温暖现实的找寻。充分认识科幻文学的本质并理解少儿科幻与成人科幻的区别,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少儿科幻作品。
    崔昕平:两位老师看来,少儿科幻文学基于儿童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更开阔一些,幻想类儿童文学基于儿童的意义在于什么?
    汤 锐:由于少年儿童的认知、思维和观念体系都还未定型,少儿科幻作品除了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和兴趣之外,还通过科学幻想特有的思维拓展性,扩大小读者对宇宙的认知、理解和想象的格局,正如《奇迹之夏》所做的。这也许是少儿科幻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更能够影响少儿的宇宙观、生命观的特殊价值。
    在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尚未固型、思维方式还具有一定弹性的年龄阶段,阅读科幻类、幻想类作品最大的意义就是增强这种弹性,并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尽量保持得长久一点。
    姚海军:科幻文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各种不同的边界保持敏锐感知。对于少儿科幻来说,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持读者的想象力与探索欲,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深层运转机制的兴趣。想象力、探索欲、对科学与世界的兴趣都很重要,它们会决定科幻小说的读者后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崔昕平:应该说,“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对少儿科幻文学创作的推动力已经日渐显现。因征集活动专设了“科学幻想”类别,促成了大量少儿科幻原创力量的凝聚与碰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近年来也专设了少儿科幻中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奖。就两位老师看来,“大白鲸”历届参赛的少儿科幻作品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势?当前国内少儿科幻创作的整体状况如何?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又有哪些瓶颈和短板,当如何突破?
    姚海军:“大白鲸”征文已经办了5届,其中的“科学幻想”作品,可谓硕果累累。概括起来在三个方向上都有所突破。首先是融合传统文化类作品,代表作有王晋康的《古蜀》(荣获首届大白鲸特等奖);第二个方向是奇想幽默类作品,代表作是王林柏的《拯救天才》(荣获2015年大白鲸特等奖);第三个方向就是马传思《你眼中的星光》《冰冻星球》《奇迹之夏》所代表的类似于成人科幻中“核心科幻”的这个类别。这些作品最大程度上包容了科幻文学多元的价值追求和进取面貌。
    大白鲸征文中科幻类作品正在增多,但大量进入终审环节的作品也让评委们感受到当前少儿科幻创作诸多的共性问题与理论建设的滞后。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少儿科幻是作为科幻小说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作为儿童文学的科幻小说?不同的倾向性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当前来看,类似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文本积累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汤 锐:仅就我个人在几届“大白鲸”评审阅读中的印象而言,一些年轻作者的科幻作品颇具创新性,与我们以前熟悉的传统少儿科幻作品有了诸多不同特质,从这里可以看出新一代科幻作家队伍的时代性。但是像《古蜀》《拯救天才》《奇迹之夏》这样有令人惊艳的幻想切入点,同时能够把严谨的科学逻辑与富于魅力的文学描写水乳交融的科幻作品,暂时还不多见。相信随着创作队伍的扩大和探索经验的积累,国内少儿科幻创作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精品。
    崔昕平:在评价《奇迹之夏》的特质时,汤锐老师概括为两点:“一种含有深邃悠远诗意的幻想”与“一种眼界开阔的宇宙观生命观”,姚海军老师也归纳了他最看重的两个元素:“温暖”与“平衡”。两个前者,共同强调了少儿科幻基于心灵层面的感染力,后者则分别指向以“科幻”视角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与科幻与文学融合的技术性思考。《奇迹之夏》是一个标志性文本,“大白鲸”与“星云奖”等给予作品的评价,共同促成加大我国少儿科幻创作关注度,拓展文学与科幻在少儿文学领域的实践,提升少儿科幻文学品质,延伸对我国少儿科幻文学相关问题探讨的动力。
    诚如姚海军老师所言,我国的少儿科幻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着少儿科幻创作的定位不明、创作观念与手法的更新、理论建设的跟进等问题。少儿科幻文学的“身份”与“价值”,需要在更多的文本积累、纵向横向比较与深入的理论阐释中不断加以明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