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用异化之物撕裂庸常——从《蛇行入草》看赵雨小说中的抵抗色彩

http://www.newdu.com 2019-01-14 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 王芳 参加讨论

    小说叙说故事,故事承载生活。生活原本庸常,大事并不常发生,每天睁开眼,无非就是上班下班。写作者书写庸常,被冠以“现实主义”的华丽名词,却将现实主义推向同样庸常的绝境。
    八零后小说家赵雨,非要在这种令人绝望的庸常里打破点什么,于是建构了一个有动物参与的小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动物都带着异化者的使命,努力撕裂庸常,并用这种撕裂之力去抵抗一切规律,将庸常的生活从环环相扣的轨道里带出来,带入一种或完全黑暗或完全光明里,因而与众不同,因而充满希望,他的《蛇行入草》便是这种写法的代表。
    “我”的大舅赵大鹏作为乡村捕蛇师对捕蛇之事极为痴迷,他熟悉各类蛇,为它们做了个蛇屋,从外屋往里走,屋子里充满腥臭,蛇的毒性逐步加重。他最喜欢捉剧毒蛇,如竹叶青,五步蛇,如果遇到不那么中意的蛇,他就会用一种神圣的仪式,“蛇行入草”,放蛇一条生路。如果没有蛇,他和一个普通的乡下男人没有什么两样,粗暴,凶狠,对自己的老婆大打出手,毫不留情,但他曾在太白山的蛇林向我展示他捕蛇的高超技艺,“突然,他猛地抽出捕蛇棍,一下就把蛇头钉在三角叉之间。蛇身闪电般甩开,他弯腰抓住蛇尾,提起来,蛇头往上探了两探,身子完全展开,有两米多长,犹如蜿蜒的一匹绸缎在空中飞舞”,这是一条五步蛇,对于别人而言阴冷剧毒的蛇,却是赵大鹏生命里最亮的色彩,这时的赵大鹏冲破了与众相同的庸常生活,活出了自己独特的姿态。然而很快,社会潮流变迁,乡村被城市覆盖,山林消失,那些让赵大鹏赖以生存的蛇失去了自己的家园,赵大鹏的快乐随之消散,他又恢复到庸常之中,跟所有为了生存疲于奔命的人一样,淹没在一大堆世俗生活的尘土里,直到他看到城市的垃圾场,荒草堆,他终于又可以重操旧业,以此来抵抗庸常生活的荒诞。
    在这个小说里,蛇作为一个异化之物,突破了常规思维的美丑,善恶,作为赵大鹏生活的一个刺穿者,撕裂者而存在,是蛇,特别是剧毒五步蛇,使赵大鹏有了不甘心被大众淹没的勇气,哪怕乡村土地被征用,绝大部分人都奔着生存和更好的物质生活状态而去,他也选择走一条逆向的路,他近乎疯狂地坚信荒草堆里垃圾场上有五步蛇,很明显,有蛇消失的地方等待一条蛇,这本身是荒谬的,未必他自己不知道?他要抵抗的,不过是一种从众的生活方式,也是自我的丢失。为了找到他心目中的五步蛇,他几近疯魔,“如果能找到蛇,变成一个他妈的垃圾有什么大不了呢?”说这话时,他的的脸上带着庄重的表情,最后,赵大鹏在城市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他以前在太白山那样的山路崎岖的地方从没迷过路,面对一条街道,一群行人,一些高楼,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赵大鹏的抵抗注定是悲剧性的,乡土中国必将在发展中消失,绝大部分乡村人都必将被城市同化,每一个人都将归到自己被分类了的队伍里,最后的抵抗注定是悲壮的,哪怕借助异化之物。所以最后赵大鹏被车子撞死了,面目都被撞得一团模糊,无法辨认。在他死后,他努力寻找的五步蛇在一堆啤酒瓶里吐着红信子,诡异得几近魔幻。这样的结尾暗示了赵大鹏抵抗的实际意义,这条可能且一定存在的五步蛇,证明了赵大鹏借助蛇来撕裂庸常的内在成功,尽管他是一个现实生活中实足的失败者。
    同样的抵抗色彩遍布于赵雨其它的小说中,一般情况下,他会设置一个平静的开头,平静得近乎庸常,但恰恰是这种开头让人心生紧张,深感气氛诡异,处处都在危险之中,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抵抗了,而紧接着的情节是,还是平静的,平静得几乎死水一潭。他用这种平静蓄势之后,丢进一个异化物,搅乱这一潭水,水面便起波澜,仍旧是表面微澜,但内在慢慢地蕴藉出力量,要将这潭水掀起巨浪来,但最后依旧将这份力量压抑着,不使它掀起来,又在里面慢慢消化掉。这便才是真正的庸常,哪有什么惊涛骇浪,即使有,也及时消化掉了。
    而欲掀起巨浪的,便是决意撕裂庸常的异物,它勾起人的抵抗之意,也是作了十分的努力。《白马绕塔悲鸣》中的“我”是一个普通的靠写作为生的男人,家庭地位像收入一样不高,是社会生活中典型不起眼的小人物,而我的丈人很早就没有工作了,在家里的地位比“我”还低,生活里弥漫着小孩尿片的味道,各种日常琐碎,处处都是生活的战场,也是志不得伸的悲哀。于是两翁婿来到马场,见到了那匹极神骏的白马,白马让他从潜意识里看到了自己,或许只是“我”心里有这样一匹极俊美的白马吧?它的出现让我看到自己的渴望,即撕裂这种不愠不火的生活现状的渴望,但终究,那白马可以绕塔悲鸣后逃去,“它像发了疯一样,脑袋使劲挥动,两只前蹄不断抬起、落下,嘶鸣声波浪一般拍击着四周沉寂的空气”“白马的尾巴在前方绽开成一朵绚丽的花,马蹄声混入我的脚步声,两种声音在我耳边回响——我在黑夜的田野上追逐匹脱了缰的野马”,“我”放走了这匹马,我被它的美震撼,这又何尝不是“我”心中奔腾着的理想和悲鸣不已的自我?“我”只能继续回到庸常的生活里,刚刚撕裂的口子又合拢来,庸常依旧庸常,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却是余音绕梁久久不绝的。
    还有《白鹭林》里那个守护白鹭,研究白鹭,发现宝藏为了护住白鹭最后隐瞒宝藏的教授,宁愿死守在没什么名气的甬大,成为别人眼中的怪人,宁愿妻子与自己疏离,也要让白鹭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何尝不是对成为众人普遍价值认同里的人的抵抗?白鹭便是他撕裂庸常的重要异化物。
    还有《怎么弄走穿山甲》里面临被杀的穿山甲母子,《和父亲一起去钓鱼的日子》里那条被我放走的大鱼……无一不是人物庸常生活里的异化物,因为它们的出现,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人对物的态度决定了这种打破之后的光明或者黑暗,最后,生活平静的湖面重新归于平静,但里面暗涛汹涌再难停止。
    作为新生代小说家,赵雨善于以平等的眼光和悲悯之心看待与人类并存的动物,来对庸常生活作一种挣扎,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俗世生活的抵抗。人容易在庸常中沦陷,在生活里心甘情愿地变得面目模糊,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他才通过小说,通过对异化了的动物的追逐、饶恕,或者杀害,来折射自身的选择,或者坚持那一点点自我的光,或者向生活妥协。而这一切在赵雨的小说里并未言明,这使他的小说在书写里留下了巨大的空白,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冰山理论”,从这点来说,赵雨又用自己的写作方式,抵抗着现实主义的面面俱到,琐碎庸常,实现了文学的超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