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会忘记,岁月中我们快乐的模样——杨绛《我们仨》读后感1500字: 两天时间阅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自幼时读书至今,我是一直分不清各种文体的,那么且称它为回忆录吧! 目录很简单,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先生”的写作手法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多余的话。正是这些个平淡的文字,体现出难能可贵的真实。文字的表述,不是非得用技巧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亦或是,技巧到达某一种境界便仿若没有技巧,就像化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觉得没有化妆。 第一部分篇幅很短,“先生”以梦乱真,再拿到现实中来埋怨丈夫。雪鬓霜鬟,垂垂老矣。这种小打小闹的场景,恰恰体现了夫妻二人细腻的深情。谁都无法与时间抗争,也战胜不了岁月,所以害怕对方忽然不见,不舍生离死别。 第二部分其实我一直没明白,钱老为什么会被接走,安置在如此诡异又封锁的驿道内,而且每天都躺在船上漂,一待就是好几年?钱老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终与世长辞。这样的叙述没头没尾,甚至有点阴郁诡异。 圆圆生病住院后,因身处这个闭塞客栈无法联系作为母亲放不下牵挂,竟然用梦境的方式去探望女儿,并从女儿婆家人以及医生嘴里知晓女儿的病情和现状,再转告钱老。又有几分小说的意思。梦境间的切换,让人分不清真假。 这似乎是“先生”有意为之,浓重的笔墨晕染出遐想空间,说不尽道不明。 垂暮之年,钱老被人接走与家人分离,离开熟悉的家和生活多年的环境,漂荡在不知名的湖泊里。不禁让人愤慨,这是哪门子疗养!如此阴暗、霸道、不可理喻的方式,似乎正是在追讨时局动荡之时他们经历的一切无能为力而不得不屈服的任命和调任。时而重任,时而被贬。看似德高望重,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明明不愿意,却又无法逃避和拒绝。 至于女儿的梦,我想或许是作为一位母亲,用虚幻缥缈的方式来叙述这个实情(后面第三部分其实有写到,女儿生病期间,有每天通过电话了解病情。),以示不愿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实。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丝丝凄凉,催人泪下。思念确实是一种折磨人又舍不得戒掉的病。 生老病死是人生最大的难题,也是最无法摆脱的忧伤。如今想来,“先生”应是从容应对,而将岁月定格在时光中,锁住那份光鲜亮丽,以丰盈余生。 第三部分则是我最喜欢和羡慕的“先生”对丈夫与女儿的回忆录。从留学开始,两夫妻在国外独立生活求学,不喜刻意社交,却有自己的小“探险”。读书笔记.虽然不喜应酬,小夫妻俩的人缘却是极好的。我想这不仅仅是品德兼优,两人的才华和成就肯定不止书中那么轻描淡写。优雅而略赋情调的生活,在恰当的时机又迎来了爱情的结晶,平平淡淡的生活始终饱含着浓浓的深情。一家三口,互相依靠又彼此独立。 阅读这一章节的时候,内心是欢喜的,也是甜蜜的。不仅仅是被“先生”和钱老的爱情打动,更是因为我与先生的日常相处之道亦如此,字里行间擦出了共鸣。 “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那日见他,便恍然大悟“就是他了!” 之后我们也有一段相处的特别不好的时光。直到结婚之后,两个人的节奏越踩越稳,越活越像小孩子。小而温馨的房间,两个人的生活,没有高调的浪漫,却温馨的忍不住抿嘴偷笑。出门总是相伴左右,一刻都舍不得分开;在家又各忙各的互不打扰。 先生从不强迫我做不愿做的事,也没有规定哪些是谁应该做的。婚后关于生孩子,也没有被外界打扰,确确实实是情至深爱之切,心之所愿才开始着手准备。今后就可对孩子说,你不是爸妈的意外,而是爸妈爱情的结晶和延续,从开始到结束你一直都是那个沉浸在爱意之中的孩子。 如此这般,甚好,甚好。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愿垂暮之年,你我依然相伴肩头,我痴笑着回忆那个帅气的少年,你牵着我的手,一起看夕阳西下。作者:楚爷 « 上一篇下一篇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