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真爱黄冈——简评刘醒龙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

http://www.newdu.com 2018-12-25 中国作家网 朱小如 参加讨论

    读刘醒龙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有如猜谜语一样,不到谜底最终揭晓,你不敢妄自判断小说的发展和结局会如何。
    在这部小说里,叙述者(区别于作者)接到来自于北京一位女性文友少川,和她女儿北童关于黄冈高考试卷的一通电话。叙述者和这女性文友少川的友谊和友情颇有些“暧昧”,当然,这“暧昧”不仅仅因为她听得懂黄冈方言,也不仅仅因为她和叙述者的大姐长得像,似乎是叙述者有意让读者有所期待。而她女儿北童在电话里一开口说要充当“杀手”,杀来黄冈谋刺《黄冈秘卷》的出题人,不免让叙述者和读者都觉得有些“惊奇”。当年黄冈的高考成绩斐然,于是,《黄冈秘卷》这样的高考复习资料就成了全国高考生人手一册的稀缺宝典。但,一个准备高考的女生竟然从一入高中就被《黄冈秘卷》中的每一道“变态”试题搞得发疯了一般。如她在电话里讲的一道题目:“有一只熊掉到一个陷阱里,陷阱深19.617米,下落时间正好2秒。求熊是什么颜色的?备选答案分别是:“白色”“棕色”“黑色”“黑棕色”“灰色”。”如此脑筋接转弯的试题,不仅仅是叙述者“被这道怪题折磨了好久”,更让叙述者吃惊的是《黄冈秘卷》里的写作素材里不仅,收入了叙述者的一篇《世上最贵的一双皮鞋》,另外,还有一篇有关叙述者的父亲和当地一位富家女海棠相爱,却又被祖父决意拆散的故事,照理这样的私事,只有内情人才知晓的情节,怎么也会出现在《黄冈秘卷》里,难怪北童听了母亲的讲述后,立刻怀疑叙述者就是《黄冈秘卷》的出题人了。这样的“误会”向北童解释一下也就可以释怀。但,叙述者自己不能释怀,必须找到出题人才好。而叙述者的怀疑方向也自然只能是在对父辈历史的知情者的范围内寻找。于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也自然地走向“刘家大垸”,牵扯出“伯”(黄冈方言称父亲为伯)已离休且拿不到离休工资,只能由子女们秘密分担的和母亲的晚年窘境生活;同时也牵扯出了为撰写《刘氏家志》和重建家族故居,而奔忙于已不相往来的“老十哥”和“老十一”之间的“老十八”;牵扯出了当年有出卖“伯”之嫌疑,如今开公司后发了大财并娶了少妻紫貂的“老十一”;而紫貂因为没考上大学,怨愤加“心理扭曲”则成了《黄冈秘卷》“变态”难题的真正出题人;以及最后牵扯出北京女性文友少川就是当年“伯”的恋人海棠的女儿,海棠至今也还健在等等人物;牵扯出如此种种曲折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中的“甜酸苦辣”人生故事。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设计精巧,是这部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也是长篇小说字数多,篇幅长,但读起来却又显得不烦闷,节奏紧凑,高潮起伏得当的“秘诀”。纵观作者已经创作了数十部长篇小说,似乎是这部小说比他上一部长篇小说《蟠虺》将这一艺术特色发挥得更淋漓尽致一些。
    比如,小说里有一段关于“老十哥”和“老十一”两人,在文革中分别前后,且又不约而同将祖传《刘氏家志》埋藏在同一处,而到了最后取出时,先取出的自然拿出的是后一位埋藏的。于是,“老十一”拿出的《刘氏家志》上写着“老十哥”的名字,“老十一”抢先急于报功的心理,得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真可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来“饶有趣味”。
    又如:上述那道关于掉入陷阱的熊,答案究竟为何?作者也不忘借紫貂之口给出的答案是“黑色”,理由很充分,且是物理学、地理学、动物学的轮番应用:“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陷阱的长度和熊的下落时间,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为g=9.8085,陷阱所在地区的纬度大概是四十四度左右。根据熊的地理分布,南半球没有熊,那就可以断定是在北半球的北纬四十四度。其次,既然是陆地上的陷阱,一定是对付陆栖熊,这一路排除下来,可选答案就只剩下棕熊和美洲黑熊、亚洲黑熊。既然陷阱深达19.617米,土质一定是由经常性的流水搬运堆积而成的冲击母质。冲击母质中的砂层和粘层等层位的高低、厚薄极其组合特点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一般在冲击母质上形成的土壤质地较轻,易于耕作,这样的土也容易挖掘。棕熊虽然有地理分布,但多为高海拔地区,而且凶悍,捕杀的危险系数大,价值没有黑熊高,在高原上挖一座深度近二十米的陷阱,只为捕捉一只棕熊,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况且一般的熊掌、熊胆均取自黑熊。又因为黑熊的地理分布在人们出入行进相对方便的农牧地区,而且与棕熊的栖息地基本不重合。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掉进陷阱里的熊是黑色的”。如此一般的一环套一环且丝丝入扣的缜密逻辑推理,足见作者之“匠心独具”。
    当然,以《分享艰难》、《凤凰琴》、《圣天门口》、《天行者》等作品享誉文坛的刘醒龙自然是一位相当“严肃”的纯文学作家,一贯的小说创作,最大特点就是爱憎分明的人生立场,咄咄逼人且正义凛然的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仔细分析,在《黄冈秘卷》这部新作里这些人生立场,真实的情感表达也都在,但似乎和他以往的作品还是有很大差别,这差别究竟何在?
    我以为差别就在这部小说的叙述对象的不同,以往他小说的叙述对象是“社会”是“公众”,这次他小说叙述对象是“家庭”是“小众”。虽然,其中的离休干部拿不到离休工资,名人故居被政府强拆等等内容也不是不可以将之“社会”和“公众”化,但为了避嫌于替“家庭”说话,避嫌于替“小众”鸣冤,于是不得不一改“正义凛然”的“姿态”。这就好比同样是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和写《背影》却采用不同的笔法一样。越是亲情,越是真情实意,越是不能“煽情”,越是需要还原于“朴素无华”的情感语言表达,可想可知,刘醒龙是真爱“黄冈”啊!
    “黄冈”是刘醒龙的家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故园,由此,这部新作,在我读来,就像是在读作者的一次灵魂皈依式的“精神返乡”。不由自主地让我想起他早年写《大别山之谜》时期的文学创作“初心”。之所以我们常常要求对于小说文本作“细读分析”,也就是不仅仅要对《黄冈秘卷》这样的小说文本内,作者提供的“父辈们”今昔对比的传奇爱情故事情节,以及子孙血脉传统精神的历史延续和文化流传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也是要对作者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赋予什么样的感情温度、色彩作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作品中所发生的事件赋予什么样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作细致的分析研究。
    所以,这部新作对于研究刘醒龙的文学创作的完整历程格外重要,应当也是解读刘醒龙文学整体创作精神不仅仅具有“精神性叛逆”的鲜明色彩,同时也还具有灵魂皈依式的人间大温暖的“奥秘”之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