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微信朋友圈被整齐划一地刷屏。其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一个时代结束了。 确实,金庸非常成功,他从事的虽是商业写作,但其文学性也得到很多人的赞扬。但是,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说这句话的人,大概不怎么看当下的商业写作,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实际上,今天的商业文学写作依然极为繁荣。 最近,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7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网络文学驻站创造者数量已达1400万,签约量达68万,其中47%为全职写作。到2018年,全国的网络文学读者规模已经突破4亿,人均消费30.9元。2017年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129.2亿元,同比增长35.1%。 从数字上看,网络文学一片繁荣。那么,从内容上看又如何呢?首先,网络文学分类愈发精细化,每一个分类下又有很多子分类。不同的读者群体,都有一大堆作者试图来满足他们,“长尾效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次,从内容深度来看,固然大部分网络文学走的是“爽文流”,但也有不少网络文学试图加入一些关于人生、人性的思考。毕竟,即便在网文读者中,也有很多人愿意一边娱乐、一边思考一些问题。比如,在金庸的小说里,大侠大都不用操持生计,而在现在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中,主人公不仅考量商业、事业上的成败,其人性品格也得到比“金庸世界”更多维度的展现。 除此之外,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作者们对各种商业写作技巧的运用也越来越娴熟。比如,人们夸《红楼梦》时有一句话,叫“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样的技巧在当下的网络小说中一点都不鲜见。至于多线叙事、悬念设计等,都是常见的技巧。 在过去,确实有过一个“男看金庸古龙梁羽生、女看琼瑶亦舒”的时代。但如今,虽然不再有金庸、琼瑶这样的人物了,但这并非意味着商业文学的衰落。 就像演艺界,以前“四大天王”老少皆知,今天的演艺明星很难达到那样的程度,每个明星都只能拥有自己的细分粉丝。但是,细分市场的繁荣,何尝不是对前一阶段的繁荣的超越。网络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商业的力量,更体现出对阅读需求的细分和充分挖掘。 也许有人要问,具体到作品,还可能出现超越金庸的作品吗?我的回答是:这几乎是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摘自《新京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