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程永新:作家的提衣人

http://www.newdu.com 2018-10-22 北京青年报 刘雅麒 参加讨论

    
    
    与巴金
    
    
    金宇澄设计的封面草图
    提问者:刘雅麒
    答题者:程永新
    时间:2018年10月8日
    简历
    程永新,生于上海,著名文学编辑、作家。现任《收获》杂志主编。责编的小说有《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顽主》《高老庄》《务虚笔记》等。著有长篇小说《穿旗袍的姨妈》《气味》,中短篇小说集《到处都在下雪》,中国第一部“个人文学史”《一个人的文学史》。
    1《一个人的文学史》今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是什么?这次再版有什么修改或变动吗?
    这本书2007年出过第一版,内容主要汇集了几十年间作家们的书信、我与作家们的访谈,以及我的评论文字。我大学毕业到《收获》,一干就是35年,世纪初,出版人找到我,鼓励我汇编这样一本书,当时我有些犹豫,我不确定公开作家们的这些书信是否妥当,朋友们会不会不高兴?我给余华打过电话,委婉地问他是否还存有当年我写给他的许多信件,余华说那么多年我们都搬了好几次家,哪像你始终在一个办公室。我把余华的话转述给出版人,出版人说,对呀,作家们的信件都是你的信件换来的,你能够保留这些对文学史来说非常珍贵的资料,读者都会感谢你的!我花了两年时间来整理书稿,书出版后,各种场合被提及,不停有人来问我要书,我前后买了七八百本送人,最后一次是几年前在孔夫子网,花了150元买来的。
    这次重新修订,换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增加了篇幅,上册主要是作家朋友们的书信,下册主要是我的评论文字。为增强现场感和生动性,我还把网络上与作家的交流内容收了进来,例如微博微信,时间也顺延到了近些年。
    我想说,作家朋友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一个人的文学史》其实就是一个人在文学史里前行、成长和变化的历史。
    2《收获》杂志去年刚过了创刊60周年,你如何总结《收获》60多年来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谈到《收获》,不能不说老巴金,他是《收获》的创办人,也是《收获》这本刊物的灵魂。老巴金说过,办刊物就是出人出作品。《收获》60年的历史与当代文学史是同步的,《收获》始终在场,成名作家和不成名的作家都愿意把力作交给《收获》,这与老巴金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不无关系。坊间有一种传说,在《收获》发表过三篇作品,就能成就一个好作家。《收获》是作家们的摇篮。有人把《收获》称作是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收获》已经是一个品牌了。
    3近年来传统文学杂志的“触网”转型成了大势所趋。《收获》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准确说,传统杂志现在还只是用互联网来扩大文学的影响力,还谈不上真正的“触网”,传统文学杂志的存在形态没有改变。《收获》这些年建立了投稿平台,微信公众号有20多万的粉丝,微店的刊物订阅量也一直在增长。我们除了顺应时代变化,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坚持作品的质量,即便是互联网时代,还是内容为王。《收获》的读者要求很高,他们在网上高水准的留言和点评,与我们编辑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鼓励我们不断去发现和挖掘优质的原创文学作品。
    4你如何看待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和影响?你比较欣赏和关注的网络文学作家作品?
    我一直对网络文学持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在这方面我与同行们相比更乐观一些。网络文学的盛行对严肃作家的写作既是挑战又是激励,严肃文学只有始终保持一种高水准,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网络作家中我比较关注安妮宝贝、猫腻、写《琅琊榜》的海宴等。我还关注一些类型文学的作家,比如像写科幻的刘慈欣、郝景芳等。
    5你在《收获》担任了30多年的编辑工作,你如何看待编辑这个职业?你眼中一位优秀文学编辑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你欣赏的编辑同行有谁?
    编辑是文学家园的守望者,是作家的提衣人。一个优秀的文学编辑需要具备良好的素养,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有洞察力的好眼睛,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像《作家》杂志的主编宗仁发,几十年里一直在文学运动的前沿,一直坚持把刊物办出自己的特色;像李敬泽在主持《人民文学》工作期间,推出很多70后的作家;像《西湖》杂志的主编吴玄,基本放弃了自己的写作,把办刊宗旨定位为发现新人,比如英年早逝的青年作家、导演胡迁的中篇小说《大裂》就是吴玄推出的,作品发表后在文学界获得好评,进入了2017年的收获文学排行榜前十。
    6身为编辑,你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有哪些?你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有过变化吗?
    今天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表面看标准个个不同,一部作品有时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评价。比如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我是因为作家朋友的推荐去影院看的,但也有人完全不喜欢。尽管如此,我想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表现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勘探,表现的角度好不好,表现的方式生动不生动,语言文字是否具有表现力艺术性,还是文学作品恒定不变的标准。文学作品说到底还是属于艺术范畴,所以想象力和幻想元素是我比较看重的方面。一个人的审美理想是慢慢形成的,其间肯定会有偏移或调整,参照物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小说传统中的一些经典。
    7你怎么评价现在的新生代作家?你认为目前有哪些青年作家非常值得关注?
    你说的应该是相对年轻的写作者吧?因为时代的不同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当下有志于写作的年轻人面临很大的挑战。年轻是一种资本,也是一种局限。我的同行们都很关注年轻人,很多文学期刊都在推90后,表面看似乎比较热闹,但真正有潜质、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年轻作家其实还需要假以时日进行观察。比较活跃的年轻写作者中,我关注的有王苏辛、班宇、徐衎、王占黑等。
    8你说自己是一个“业余作家”,在文学编辑工作之余自己也进行文学创作。最初是怎样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有哪些作家是你写作上的榜样?
    我上小学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少年时期蜗在家里,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我的姐夫是一个酷爱收藏图书的人,我在他那儿借到了很多名著。小学五六年级,我已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初一读《红楼梦》,看不懂,不过是增添了青春的萌动和遐想。大学四年级那年,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和第一个话剧剧本。80年代,下了班我就躲在一个小阁楼里拼命写作,那时候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好作家。但客观地说,编辑工作与写作是有矛盾的,《收获》编辑部的传统也不鼓励编辑写作。80年代交流比较多的作家是余华、苏童、马原、格非等,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
    写作是一项孤独而寂寞的工作,它需要意志力和耐力,我天性懒散,心思也不够专注,一切都是命数,所以只能是个业余作家。
    9多年担任文学编辑的工作经历会对你的创作产生影响吗?你是否会用编辑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品?你认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长处和短板分别是什么?
    当然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编辑其实是需要一点奉献精神的。我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所以不值一提。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越深,越会眼高手低,越不敢下笔。
    10你认为当代中国文坛中,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常的创作与批评的关系理应是相扶前行,携子之手与子偕老,80年代到90年代,批评家都拥有一双慧眼,以精英读者的聪慧发现和刺激创作。恕我直言,当下的文学批评,水准堪忧,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我在这本书里有这方面的论述。
    11你对国外的文学期刊有关注和了解吗?
    非常关注,不能算很了解。比如《纽约客》就是我经常会研究的刊物,从内容到封面到插画都会与我的同仁探讨。《巴黎评论》上的作家访谈,恐怕是很多人喜欢读的。我还去过巴黎一家杂志编辑部,女编辑都抱着狗,男编辑都喝着咖啡,整个编辑部洋溢着轻松自由闲适浪漫的气氛,就像是莫奈笔下的一幅画。
    12可以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史吗?你在不同阶段对书籍的选择和偏爱有什么变化?重读次数最多的作家作品?2018年你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几部作家作品?
    因为出生在知识匮乏的年代,大学期间,我给自己规划的读书计划是通读西方戏剧史和中国戏曲史,而后又把西方经典小说一直到现代主义的代表作系统地读了一遍。工作之后,因为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读作家们的手稿,对经典书的阅读变得零敲碎打,重读最多的是《追忆似水年华》的一些篇章。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李洱的长篇《应物兄》,我们刚刚在《收获》长篇专号秋卷上发表了这部作品的上部,有30多万字,年底前会推出下部。这部小说梳理了中国几十年间知识界和思想界的脉络,人物生动,语言俏皮,诙谐幽默。这部宏制巨作完全可以比肩《围城》,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作品。
    13你如何定义“知识分子”?你最钦佩的知识分子是谁?
    知识分子首先是拥有知识,其次是三观正,能够为人师表。在欧洲,知识分子还必须拥有独立立场,对社会具有影响力。我所尊敬的像老巴金、像复旦的教授章培恒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14父母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我从小丧父,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尽管年轻时有过奢华的生活,她以一己之力,挑起抚养四个儿女的重担。她喜欢看小说,童年时我只要一生病,她就给我讲故事,我最喜欢听的是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母亲“文革”中受尽磨难,但她面对生活的重轭所表现出的那种坚韧、忍让、倔强的精神品格,足够让我受用一辈子。
    15你对故乡上海有怎样的情结?
    在上海却选择了去江苏海边农场,母亲因此伤心得不行。成年后开始喜欢它,因为它的市井气和讲规则,因为它的温和与大度,给你一种安全感。其实,人与故乡与一座城市的情感,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心理。例如伊斯坦布尔就是帕慕克心中永远的情人。
    16哪些童年经历让你至今难忘?
    因为生在一个特殊年代,童年难忘的都是负面的记忆,不说也罢。
    17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与朋友交往中有哪些趣事?
    喜欢与性情中人交朋友。这本书里就记载了很多趣事,比如80年代到90年代,有作家朋友来,我经常会陪着去华师大格非宿舍玩,聊天下棋,晚了就去华师大后门的一条街宵夜。学校十点以后关门,我们一群人就经常攀越铁门。我开玩笑说,这扇铁门应该被现代文学馆收藏,因为有很多文学大家在这扇铁门上攀越过。
    18你最欣赏自己的什么品质或性格特点?
    没有。我有的别人都有,别人有的我不一定有。
    19你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更倾向于乐观还是悲观?
    当然是乐观的。人生苦短,但庆幸的是,总有大善大爱在其间顽强地辗转轮回。
    20通常如何排解负能量?比较喜欢的休闲或运动方式?
    跑步、打牌、听古典音乐。
    21请描述一个生活中令你感到幸福快乐的场景?
    比如回答完你的几十个问题后,约上三五好友,喝上几杯,天南海北地胡聊一通。
    22如果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人共进晚餐,你希望是谁?你们会聊些什么?
    肖斯塔科维奇、马勒和普鲁斯特。谈谈音乐和人生。
    23当下比较关注的社会话题?
    中美贸易战,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与未来有关。
    24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或创作规划?
    大量的时间用来读作家朋友们的稿子,出差坐飞机坐高铁的时候都会读,有时在家一天要读完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未来几年,如蒙上苍惠顾,我计划完成一部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流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