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法医秦明“自贬”小说 读者劝他再重口味一点秦明自称写作还在业余水平,说他的小说离开“法医”二字一文不值

http://www.newdu.com 2018-08-20 南方都市报 苏海伦 参加讨论

    
    法医秦明读者见面会现场。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适逢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8月12日上午,广州购书中心举办了法医秦明读者见面会,现场一百多个座位没有虚席,后面还站满了粉丝。随着《法医秦明》系列网剧的热播,法医,这个略显神秘的职业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原著作者秦明平日里是一位入行13年的法医,检验尸体重建犯罪现场是他的常事,他比喻自己的职业为“尸语者”———“帮尸体说话”,协助破案。他欣欣然地看到现在的读者都很愿意握他的手了———在许多年前法医遭受的歧视还少吗?让更多人了解、理解并尊重法医工作,他说,这是他写作的初衷。
    秦明非常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一名法医,他觉得自己的写作还在业余水平。自称文笔不太好的他甚至会说到,“我写的小说离开‘法医’二字就一文不值”。
    第一次的解剖对象是小学同学
    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护士长,那自己就当个法医吧。秦明多次拿这个来打趣。1998年入读皖南医学院时,他是班上40多号人里唯一将法医当做第一志愿的。
    第一课是如此残酷。他在大一暑假到当地公安局的法医部门见习,社会上一位参加群殴的18岁少年中刀死亡了。在解剖台旁,把死者的尸袋拉开,秦明整个人都麻了,那是他的小学同学。
    2005年学成毕业,秦明进入安徽省公安厅工作成为一名法医至今,他见证过太多同行转业。其中一个是他的太太,他的太太也是法医科班出身,现为一名康复医生。在香港电视剧《鉴证实录》火爆的年代,“女法医太帅了”,秦明还记得影视剧带来的学习法医的风潮。“我老婆那一届,他们班是60个人,30个女生。我那一届才三四个。”
    现实可不是这样,到了真正走上法医的岗位时,美好的想象宣告破碎。“实习的时候她住的地方是警犬基地,小山坡周围只有几条狗,后面是荒山,没有人。那会儿我在沈阳读第二学位,给我打电话打到睡着才行。”秦明回忆,“到后来接触到更多的腐败尸体,觉得太臭了,才发现这个职业不适合她。”
    很多人都让秦明描述尸臭。“不是味道,是气味。”秦明纠正南都记者的提问,“哈哈开个玩笑”,他有点狡黠。“跟死老鼠一样吗?”记者问,“体积更大,气味更浓,没法形容。”他说。他记得有一次从井里面捞出来一个尸体,在检验的时候,相隔100米外的铁门外面都有人在吐。
    “不让我去现场,我难受啊”
    秦明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左右法医职业处在一个受歧视的阶段。“我是真遇到不跟你握手,不跟你坐一桌吃饭的人。”秦明说,“我写作,把作品影视化,还是有一个初衷———告诉大家我们不是牛鬼蛇神。法医可能在整个命案侦破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收入也是同行转业的另一个原因。作为安徽省公安厅法医部门的主任科员,他说自己的工资是4800元。“你说公务员工作稳定,如果给你一份稳定的工作,每个月都给你4800元,一直到老。你怎么想?”秦明说,“电视上看着挺酷的,如果你并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可能你干两个月你就干不下去。”
    除了对尸体检验,法医要搞清楚死者的死亡原因、致伤物和死亡方式等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的痕迹,把整个现场进行还原,这叫现场重建。“现场最吸引我的是抽丝剥茧最终破案的那种挑战和成就感。”秦明谈起为何钟情法医事业,“不让我去现场,我难受啊,我真的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没了。”
    太太的名字也在小说里
    2011年,秦明觉得从法医工作中获得了灵感,开始用微博记录自己的故事。2012年大年三十晚上,他开始写书,把自己经历的通过法医技术指导破案的案例进行改编创作。截至2016年,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共出版了7本,其中的《第十一根手指》被改编成大热网剧《法医秦明》,“我们的职业在逐渐曝光”。
    帮助秦明打理作品版权的包包(化名)告诉南都记者,秦明一般交稿时间都在半夜,“他一般是深夜写作,我们都在他下班的时候,午休时分,还有周末跟他讨论。”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得益于秦明的工作背景,小说的专业性颇强,但连贯性不足。对此秦明也认同,他说这是因为他只能抽业余时间来写作,同时他直言文笔是他写作路上的困难,“高中是理科生,高考作文也写得不咋地”。
    合作多年,包包第一次去秦明的家,发现秦明写作不是在正儿八经的书房,“他喜欢坐在沙发的一个角落,用笔记本电脑写,现在那个座位是一个坑。”包包有点感慨,“原来这么多小说就是这么写出来的,他一旦沉浸写作,就完全不知道时间流逝。”“这碗饭是他的选择,不是掉在他头上的。与其说幸运,我更觉得老秦是一个勤奋的人。”
    “他太太在生活上照顾他很细致,她的名字也在小说里。”包包告诉南都记者。2012年,秦明的第一步小说《尸语者》诞生,而书中“法医秦明”的妻子“铃铛姐姐”也为大家所熟识。2013年,“铃铛姐姐”接受安徽当地晚报采访时回忆,秦明工作非常繁忙,工作时间即便接电话都话语急促。业余时间,又要创作小说,“我深知他肩上的压力非比寻常。所以,我尽量担起家庭重担。”创作夜深时,“铃铛姐姐”会给秦明冲一杯咖啡,下一碗面。
    购书平台上,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故事会》,“这个对我打击还是挺大的,我总是记住那些批评的声音。人家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马上40岁的人,我现在比较少看评论了,可能也看开了吧。”
    读者留言
    跟他握手挺开心的,没什么心理负担,不会像别人说的不敢和法医握手。———读者贝壳
    没看到他相片的时候,以为他是一个很高大很帅气的男生,后来见到了才发现跟想的不一样。———读者安东尼
    希望他以后的作品可以更加重口味一点,感觉最近的书离奇的案子变得少了。———读者小何
    对话
    我觉得不存在什么高智商犯罪
    南都:你的作品被改编成大热网剧《法医秦明》,拍摄过程中,演员会跟你请教专业知识吗?
    秦明:第一部《法医秦明》第一天首播的深夜,演员张若昀就给我发了个微信,说有人在质疑讲我们解剖尸体的时候没有戴口罩。我说我解剖尸体的时候也不怎么戴口罩的,偶尔戴偶尔不带。后来我想想这样回答的话,可能张若昀本人他也不是很满意,我就去专门找了规范性的文件,就是我们医学尸体解剖规范,上面明确要求法医需要在解剖前准备哪些东西,没有提到口罩。为此我专门发了条微博。
    南都:比起十年前或者更早,杀人犯的作案手段有什么变化?
    秦明:我认为案子可能越来越好破。首先我们警方的手段比犯罪分子的进步要快得多。那么我们的手段越来越高级,案子破的几率越大,然后破的速度越快,这个是肯定的。至于现在案子为什么越来越少,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一旦发生命案,所有的警力都往上压,不过这也导致一些小案子破案会不尽如人意。从整体的治安环境来看,恶性犯罪越来越少。
    南都:可以举一个法医在案件中起关键作用的例子吗?
    秦明:我写过一个案子,也是我遇到的真实案例。一个人在现场杀了五个人,凶手看起来就是流窜作案来别墅抢劫了。到哪查去?查不了。但是法医发现两个人的头顶上有加固性的损伤。什么叫加固性损伤?五个人被杀死之后,凶手在两个人的头上还特地多打了两锤子,说明这种凶手可能认识这两个人,他恐其不死。我不用查这五个人的熟人,我只要查这两个人共同认识的人,就是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导致这个案件迅速侦破。
    南都:你遇到过高智商犯罪吗?
    秦明:我觉得不存在什么高智商犯罪,在现场逗留得越久,留下的痕迹就越多。当然也会有极端的一些现象,这些年来特别明显的,周克华(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公安部A级通缉犯)可能算一个。他也并不是什么高智商犯罪,他只是会逃跑,善于去藏匿自己而已,他的作案手段就是一枪打死人进行抢劫。目前我没有遇到能把现场伪装得警察看不出来的案件,这就印证了一句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南都:作家的身份会不会让你在单位里有什么特别?
    秦明:我把自己的定位还是比较清楚的,我是一个法医,有人说你也是一个作家,我说这是我的业余爱好,我是个写作者罢了,只能说是一个故事的搬运工。我的作品离开“法医”二字就一文不值了。
    我 现 在 是一个主任科员,相当于一个民警,我把行政事务一大块工作拿掉,我只专心跑现场,然后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来写作。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苏海伦 实习生 李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