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优化语言生态 对外传播敦煌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8-1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姜秋霞 参加讨论

    敦煌文化需要通过对外话语交流以促进其传承,从而成为新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交融的推动力。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语言是其重要的载体和媒介。
    
    敦煌文化作为古丝绸之路文化的结晶,是集宗教、艺术、科技、文学、医药、农业、建筑、民俗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精神、深厚的中西文化思想和独特的文化形式。敦煌文化需要通过对外话语交流以促进其传承,从而成为新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交融的推动力。敦煌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语言是其重要的载体和媒介。然而,敦煌文化在对外传播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语言生态问题。
    文化传播的语言生态是指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作为文化载体与文化传播(交流)媒介的语言所呈现的形式、转换的方式、传播的策略等语言内在形态,以及所蕴含的(社会)语言意识、语言政策、技术条件、人才资源等外部环境各要素共同构成的体系结构与状态。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语言生态,语言生态体系及其内在因素决定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广度与效度。敦煌文化具有中西共通的普遍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但对外传播与交流还远远不够充分,这在一定层面上与不够完备的语言生态有关。
    语言内在生态动力有待加强
    文化对外传播中语言生态的基础与核心是内在生态动力,即语言生态因子的功能与作用,具体指语言运用与文化传播之间构成的关系,如文化传播过程中语言媒介的功能和作用的充分性、适切性程度、话语方式的有效性程度等。文化传播中的语言生态因子主要包括语言载体、话语类型、话语风格,以及语言对外表达或翻译的精准性程度等。
    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语言内在生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因子动力不足的问题。
    外语传播载体贫乏。敦煌文化对外传播语言载体类型单一,数量少。首先是缺乏对外交流的语言媒介,如书刊、音(视)频、网络平台等。敦煌学早已是国际性的显学,但对敦煌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主要限于几个拥有敦煌文献国家的内部研究,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至今未见相应的双语文化刊物,更缺乏大众化双语书刊,致使敦煌文化难以从地域走向世界、从学术走向社会。其次是对外语种单一,为数不多的敦煌文化读本主要限于英语版本,个别有法语、日语版本。同时,视频类文化片如《飞天》《敦煌》等鲜见外文版,甚至闻名遐迩的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虽然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却始终缺乏相应的外语介绍。多元的载体,可实现多样化的传播效果。语言载体的呈现样式构成了文化传播的语言生态,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基础,语言载体不充分,传播的广泛性则不足。敦煌文化在语言传播与交流载体或媒介方面的局限性,是其语言生态内生动力不足的基础因素。
    对外话语方式有效性程度低。所谓对外话语方式,是针对文化内容、受众接受等所运用的国际化语言表达方式,包含外语表达、外语翻译两个方面。话语方式涉及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对应的行为方式。一方面关涉文化元素的原型度或意义生成度;另一方面关涉文化传播的交流效果或抗逆性程度。不同的语言表达或语言翻译策略,产生不同的传播结果。话语方式、话语风格决定文化元素的显现方式,决定文化内容的接受度,从而决定文化传播的效果和效力。敦煌文化对外传播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翻译策略单一、低效,未形成多功能、多向度等互为补充的话语体系,致使敦煌文化传播尚处于“平面化”状态。
    语言对外表达的精准度不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是决定文化传播中语言生态的核心,决定了文化信息的交换方式、迁移程度等。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外语(翻译)行文不规范、措辞不当甚至误用、错用等问题,严重破坏文化传播的语言生态,以致影响文化传播的质量,甚至产生负面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