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方诗铭论三国人物》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7-20 易文网 方小芬 参加讨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开始致力于东汉末年政治史的研究。从1986年起,撰写了一系列论文:《从〈汉末英雄记〉看公孙瓒》、《世族·豪杰·游侠——从一个侧面看袁绍》、《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壮大及其争夺荆豫两州的战争》、《“丹阳兵”与“东据吴会”》、《曹操起家与袁曹政治集团》等,并先后发表于《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等刊物。1990年10月父亲赴美国作学术交流,其论文《曹操——中国中古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论及曹操、袁绍、王匡、陈宫、吕布、丁冲、杨奉、钟繇、张角等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并以此作为原始形态,于1995年出版了专著《曹操·袁绍·黄巾》。至90年代,父亲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已以三国史为中心了。
    父亲退休以后,更以全部精力投入了学术研究,先后撰写了《论“气侠 ”之士袁术》、《“黑山贼”张燕与袁绍在河北的对峙和战争》、《隆中对“跨有荆益”的策划为何破灭》、《“枭雄”刘备的起家与“争盟淮隅”》、《关于汉晋琅砑诸葛氏的“族姓”问题——论诸葛亮与刘备的政治结合》等论文,并有了写《曹操传》的设想。他的心,他的思想完全融入了三国时期 ——这个“群星灿烂的时代”。父亲的研究最深入的时候,与家人的交流也常常以他正在写的论文作为话题,他的整个身心已沉浸在其中。父亲甚至能与这些历史人物共同思想,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父亲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史料的理解和驾驭,使他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本书原名《三国人物散论》,是父亲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约撰写的,于2000年9月出版。他将三国史研究过程中所写的关于人物的论文和札记作了整理,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对若干人物的评述,其宗旨是“还其本来面目 ”。父亲在“前记”中说,研究三国人物的想法来自于他的老师——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顾老曾设想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写一部《三国演义》,终因工程过大而未能实现。如果写出一部再现历史真实的《三国演义》,那是最能告慰于前辈的。
    “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这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父亲一直以此自勉,本书也是这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