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上手性”:文学理论的价值参照

http://www.newdu.com 2018-07-03 社会科学报 赵宪章 参加讨论

    以现实为参照反思文学理论,已经成了根深蒂固、甚或唯一的价值参照。在“现实性”之外,还可以参照“上手性”检讨、评价文学理论的得失与成败,依此进行价值判断同样是可行的。
    改变文学理论观念
    “接地气”、“接地性”之类的新提法近年来开始在文学理论界流行,似乎成为了文学理论自我反思的“新坐标”。其实不然,这一所谓的“新提法”实则是“现实性”的近义词、同义语,而后者一直是新时期文学理论自我反思的主流话题。特别是新世纪之后,童庆炳、朱立元等许多著名学者相继发表过很多相关论述,呼吁中国文学理论只有密切联系中国现实,才可能形塑自己的特色,才可能与国际学界对话,才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也就是说,“接地气”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的“新说法”;之所以需要换个概念重述它的存在,首先在于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同时也能舒缓同义反复的阅读疲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表现在文论史的书写中:无论古代文论史、现代文论史还是外国文论史,我们历来都是将“现实”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参照,“社会现实→思想文化→文学状况→文学理论”已经成了所有文论史的固定书写模式。种种迹象说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或者说以现实为参照反思文学理论,已经浸入到了我们的骨髓,成了根深蒂固、甚或唯一的价值参照。
    果真如此吗?除此“现实性”之外,文学理论的反思果真没有其他参照了吗?果真只能依靠“换说法”而不是“换问题”来反思我们的文学理论了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还不至于黔驴技穷。当然,前提应当是文学理论观念的彻底改变。
    “上手性”是可供借鉴的新坐标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器物观”及其“上手性”理论,对于改变我们的文学理论观念富有启发性。在他看来,理论并不是摆在那里供我们认识的,而是像“器物”那样供我们“使用”的;进一步说,这些“器物”只是在“被使用”、而不是在“被认知”的状态才能“是其所是”,“物”的本真性也只是处于这一“当下状态”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它们的理想存在方式就应当是一种“当下上手状态”。所谓“上手”,海德格尔解释为“有用、有益、合用、方便”;因此,“上手的东西根本不是从理论上来把握的。”海德格尔的这一“器物观”及其“上手性”理论尽管有些极端,但是不啻切中我们的文学理论弊端,对于重建我们的价值参照,也不妨是一个可供借鉴的新坐标。
    所谓文学理论的“上手性”,主要表现为对于作品、作家、思潮等整个文学现象研究的“有用、有益、合用、方便”。回顾古今中外的文论史,无论是中国的“言志”、“缘情”、“意境”、“赋比兴”,还是西方的“模仿”、“隐喻”、“互文”、“真善美”,等等,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在于它们对于整个文学研究的“上手性”;同义反复,我们找不到一个“非上手”的概念、范畴能够在文论史上流传至今,找不到一个“非上手”的理论至今仍然被我们所使用。这一事实明确告诉我们,“上手性”也可以作为文学理论反思或文论史书写的价值参照。也就是说,在“现实性”之外,还可以参照“上手性”检讨、评价文学理论的得失与成败,依此进行价值判断同样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