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立足地方宣传抗战的《康导月刊》(3)

http://www.newdu.com 2018-05-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赵伟 参加讨论

    刘衡如等心系前方,不过,由于西康离火线较远,1940年代的 “边疆文艺”战争题材相对较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滇西很快成为战场,炮火离西康不再遥远,关注身边战局的报告文学《南征随笔》随之面世。1942年,作者随洪行将军开赴滇西,“在怒江与野人山间,与敌人周旋了七阅月”,据此经历书其见闻。作品前半部分回顾进军滇西之意义,并介绍了该地日军态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复杂的地形及强悍的对手,中国军人履险如夷,镇定从容,他们坚忍、乐观的战斗精神感人至深。其时,大规模会战尚未发动,为展现中国军人的实力,作者粗线条勾勒了“龙江与胆扎河流域的反扫荡战”“七七设伏”等局部行动,我军出击的快速、灵活与敌寇反应的迟缓、狼狈形成鲜明对比。胜利不止依靠将士奋勇,滇西同胞的协助同样重要。在战地,为部队搜集情报的民众舍生忘死,他们的故事表现了军民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揭露了日军的战争罪行,敌我形象高下立见。士气高涨、民心可用,《南征随笔》抓住两个关键点刻画滇西战事,对国人树立必胜信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文学、旧曲艺,在作品形式上,西康与其他地区差别不大,但在内容上却有其特殊性,即始终立足本省,突出地方特色。在这方面,《康导月刊》之“边疆文艺”表现显著,尤其在1940年代,刊物推出相当数量的作品,分别从宗教、民族、历史、地理等角度展示康藏独特的地域特色,从而与表现战事或战争影响下的生活等作拉开距离。
    民族危亡之际,“边疆文艺”应运而生。为救亡,它竭尽所能宣传抗战,体现了当地人士的国家认同。坚持抗战须巩固后方,后方稳固则离不开建设西康,为使外界了解西康、支持其开发建设,“边疆文艺”始终致力于展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抗战时期的“边疆文艺”不仅成为世人了解西康的窗口,也是当地各族同胞接受现代国家观念的孔道,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文化交流,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及西康地方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