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从基因、内容到自信、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http://www.newdu.com 2018-04-04 中国艺术报 李维意赵英杰 参加讨论


    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根本态度,为新时代夯实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论
    文化基因是说人人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指令,它赋予了人类以民族学、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源自五千年的深厚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沉淀生成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有别于其他民族和人民的独特标识”。文化基因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追求,渗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到中国人骨髓中的文化DNA。他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曾强调,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才能保持中华文化基因的纯真本质。新时代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固本培元的根基;在世界文化多元复杂、激荡多变的环境中,“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整合凝聚、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本质特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和思想源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做到借古鉴今、融会贯通,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工凝练”“孕育出现代的新型文化、新的价值规范和思想因素”,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强大的整合凝聚能力。在他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论
    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善于追根溯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文化”。挖掘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内容,弘扬其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文艺工作要结合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具有一脉相承性,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挖掘和理论阐释,既是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家思想和文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等意义重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我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高度和价值深度上,它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担当,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资源。习近平强调,“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文化软实力,就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实力”,文化软实力事关“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民族的精气神源自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系统梳理和创新传播,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论
    中华民族要想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协调发展,赋予它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实现传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结合,力求推陈出新,用文化创新的成果驱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强调,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妥善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完全有理由充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华传统文化赋予我们民族以信心和勇气,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自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拥护者、学习者、传播者,而且鼓励青年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中国人的风骨和气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强调,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为此,要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高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还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他在《之江新语》中就提出了“文化立人”思想。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要明确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强调“抓好学习、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两个基本环节”。对于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小抓起”,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民基础教育。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对全社会提出了加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其次是要明确如何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教育,在学术研究、文艺建设等多个领域,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力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继承发展等问题,他指出,要提升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习的耐力和定力,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实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