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艺也要鉴往知来(2)

http://www.newdu.com 2018-03-28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历史虚无主义造成认同危机
    张江:文艺创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本质是价值观的虚无主义。历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重要载体。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认同,相当大程度上通过历史讲述代代相传、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由此凝聚不散。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篡改、虚化,淆乱和破坏了历史载体凝聚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最终导致文化认同危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金永兵:随着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基于固定疆域与历史文化记忆所形成的文化认同受到冲击。在一种普遍存在的深刻焦虑中,文化认同危机前所未有地凸显。
    这种危机突出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共同体认同危机。二是文化传统认同危机。三是现实生活方式认同危机。四是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的多重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纠缠在一起并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历史文化传统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离开历史维度,抛弃文化传统,根本不可能形成个体与社会的文化认同。历史虚无主义必将导致文化虚无主义,导致面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虚无态度,导致对自身生活方式、存在方式的拒斥与疏离,对所生存大地的游离。在这种意义上说,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一盘散沙,表现出来的只能是现实中每一个个体的苟且,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
    因此,从文化认同的意义上说,当代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需要,也是成为幸福中国人的需要。
    文艺创作务必坚持唯物史观
    张江:历史具有不可重现性,一切历史都是被叙述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历史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也不容否认。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概念虽然迟至晚近才出现,它解构历史的很多手法其实古已有之。每每历史面临危机,真相遭遇遮蔽之时,捍卫的力量总是更加强大。
    丁国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各种敌对势力企图借助不同文化势力、意识形态手段蛊惑民众,扰乱人心,摧毁我们的文化自尊、自信。试图让我们回到过去“一盘散沙”的年代。而国内也有一些人,眼睛不亮,心智蒙蔽,有意无意地当起国外敌对势力颠覆中国的“马前卒”。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和网络平台,传播错误思想观念;虚无历史、颠倒黑白,污蔑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无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专看阴暗面,甚至故意造谣生事,发出各种歪理杂音,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危害极大,无孔不入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方方面面。很多人不信马列信鬼神,看不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精神萎靡。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马克思主义连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有理论成果,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开展包括文化建设事业在内的一切工作和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思想基础和根本保障。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文艺创作者必须坚决抵制。
    张江: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连接着过往和未来,如何面对历史也就是如何面对当下和未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生命开创的,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经验、教训和情感。捍卫历史,既是捍卫中华民族不容虚无的既往,也是捍卫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过程中的强大力量和正确方向。对此,作家艺术家义不容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