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满足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伟大进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灿烂。 民族文化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存在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她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重要支撑;她能激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想象力、创新力、推动力;她在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道路认同方面,发挥着精神引领、价值取向、审美示范等重要作用。 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强化“四个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排除一切干扰,既保护、传承好优秀文化传统,又吸收、消化好当代一切文明成果,更建设、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重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上发力,以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为根本,致力于本土性与世界性的对话、民族性与人类性的光照,增强文化软实力,扩散精神影响力,书写中华文明新篇章,推动人类社会新进步。 鉴于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边疆及相对欠发达地区,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亟待在国家文化总体布局与整体推进中从国家与地方多个层面关注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与政治、经济等关系上,民族文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高度的政治原则,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坚决维护政府的权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切追求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心向善向上、生活更好更美。 二、在文化观上,民族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及文化多样性、文明平等观,不断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行,积极追求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管理与运行相互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三、很多特色文化跨区分布,因此可以尝试建立跨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域的民族文化保护区,并采用特殊政策对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协调,确保有关文化生存、连续完整,以及永续利用,防止其被碎片化、分割化,导致中断、消亡。 四、在振兴乡村行动中,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民族地区的思想文化阵地;在守边固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以筑牢文化长城,并发挥好现有文化机构、设施的功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文化安全工程,积极防御境外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对跨国分布的优秀民族文化,应主动与相关国家、地区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合作,同时加大申报各类世界遗产的力度,确保文化主权;强化民族地区文化阵地建设,恢复重建纯粹出于经济原因而停办、合并、裁撤的民族文化报刊杂志、院团、馆所、学校,保证其建制与投入,充实其各方面力量,保障民族文化工作在国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文化交流交锋中的话语权与制高点。 五、加强民族文化法制建设,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文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基础上制定、修订并深化细化切合各地各民族文化实际的法规、条例,强化其监督实施,使新时代民族文化工作有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保障,并在社会主义法制框架内行动,克服随意性、主观性、临时性、盲动性。 (此文为白庚胜委员在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