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庞余亮评毕飞宇:白上之黑的无限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江苏文学》 庞余亮 参加讨论


    
    左起:叶兆言、余华、庞余亮、毕飞宇
    惜墨如金的人很多,但真正像毕飞宇这样“吝啬”文字的不多。比如已经成为短篇小说经典的《是谁在深夜说话》,仅仅四千多字,恍如南京的云锦,巧夺天工的织物。
    用云锦比喻毕飞宇的小说还有点不恰当。小说领域的这十年,一个名字被人反复说起。这个人就是毕飞宇。也许毕飞宇来自水乡泽国,所以这十几年,毕飞宇的小说就像神奇的息壤一样,在如洪水一样的文字中,不但没有被湮没,反而在有意无意的湮没中越来越坚定,也越来越辉煌。
    毕飞宇已成好小说的符号,也成为读者的焦点。
    有人说读他的小说就像是在夏天里吃冰激凌。
    这是阅读的感觉。但小说是份手艺活计,可以说是白上之黑。这白纸黑字的东西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谁能够有足够的力量保证那白上之黑的生长?
    这些年,只要和文友们在一起,作为毕飞宇小说的爱好者,我们总是要谈起毕飞宇:他和他的小说。因为他的独特,因为他的优秀,让人羡慕,也让我们说不清楚地佩服。总而言之,我们心甘情愿地被毕飞宇的小说“俘虏”了。一位北方作家对我说,他当年读《玉米》,仅仅读了一半,就把书一扔,感叹地说:“有了它,我们还写小说干什么?”
    毕飞宇已成了年轻小说家的榜样。
    榜样是用来学习的,也是用来赶超的。研究毕飞宇的小说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但结果是:在外国文学的岛屿中,找不到毕飞宇的落脚点。
    这好像有点窥视欲的味道。其实,在当今文坛,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能不说,中国当代有许多好小说家,他们为我们贡献了许多好小说,但在这些好小说中,似乎都能在外国优秀小说家的岛屿上找到一些树,一些草,甚至有蛛丝马迹。也就是说,会找到可能的师承———这不足为奇,这就是影响,可以作为影响的焦虑,也可以作为影响的因果。每个人的走路都需要支点,能够找到支点并能够健步如飞的就成了优秀作家。
    ———就看你能不能把文学的胎衣埋得很深很深。
    用另一句话来说,看你的消化能力,对汉语小说的传统,对可能的文学遗产,对当代的消化能力:每一个手艺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汉语之光。因为小说的湮灭是可怕的。作家惟一可做的就是完成自己。
    但毕飞宇在先锋里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短得几乎没有痕迹。就像一个在操场上写字的人,写着写着,他就写过了围墙,写到田野里去了。
    有人说,中篇小说《叙事》是毕飞宇的先锋。我觉得,那是先锋的另一种可能,也是毕飞宇小说中最值得重新研究的小说。这《叙事》中,可以找到后来的《是谁在深夜说话》,《青衣》,也可以找到后来的《玉米》,更可以找到后来的《地球上的王家庄》,找到后来的《平原》《推拿》。
    但毕飞宇不是自我重复的人,他与生俱来的“息壤”品质,就决定了他是“自己长自己”的小说家。
    现在看来,《叙事》其实也不属于先锋,也不是集大成,它是一个转折点。在《叙事》里,毕飞宇展示了烹饪文字的另一种技艺。年轻的《叙事》是毕飞宇自己也无法逾越的一种可能。也许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毕飞宇就开创了另一种可能,也就是另一种现实。
    “息壤”的成长是需要力量的。毕飞宇有他的哲学准备,这哲学准备是许多作家无法准备的。毕飞宇有强大的消化能力。他的那种想象中国的方法属于最沧桑也最忧郁的汉语。毕飞宇回到中国的大地上,他的撤退令许多朋友不快。有人说他从先锋中撤退得太早了,也就是说他老了。
    他承认自己老了。
    毕飞宇的回答没有掩饰。一旦没有掩饰,那毕飞宇的内心就无比强大。他有他的自信,使得他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小说等待他的位置。
    强大的还有他的文字。每一个优秀的画家都解剖过人体,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解剖过优秀小说。他像一个技艺精湛的画家。小说的一切他都爱惜,并且成了习惯。他把所有的能量全部集中到小说中了。比如他每天的举重锻炼(献给小说以最好的体力),比如他的专注(献给小说以最好的技艺),比如他的简单生活(献给小说以最好的精力),息壤的生长永不停息。直到他长成了毕飞宇的一切。
    从《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写字》《怀念妹妹小青》《白夜》《蛐蛐蛐蛐》,中篇小说《青衣》再到《玉米》《玉秀》《玉秧》。就拿《玉米》来说,文字的松弛有度,简直成为众人叙说的风景。
    简直就是小说给我们的大惊喜。
    找不到外国文学的师承,后来有人就说那毕飞宇的小说里面有《红楼梦》,有张爱玲,有白先勇,有王安忆,但都不是,毕飞宇只是毕飞宇,恰如北斗不是启明。
    每个文学家的因果都是有特定的。一步,一步的走向枝头,那延续的果实不是你选择了它,而是万有引力把果实打到了你的头上。
    毕飞宇修成了中国汉语小说的正果。
    有人说他是幸运的,其实不是。从先锋中撤退下来的毕飞宇就站在一棵很“中国”的树下,也许是土生土长的“七十年代”的树,也许是在九十年代锈迹斑斑的“八十年代”的树,或者这棵树,就长在王家庄,苦楝,抑或榆树,他在“树”下站了很长很长时间。
    那是在夜晚,在白天之外的黑夜。毕飞宇总是在深夜里写作。总是在深夜里“走神”。在夜晚再看白天的喧嚣。在夜晚再看白天的灰烬。他在闲庭信步,其实胸中有千军万马。小说的节奏、走向、长短。叙述的干涩、厚薄和冷暖。还有小说的肌理,毕飞宇处理得那么的细致和饱满。这样的工笔的辛苦是怎样才能达到呢?
    所以,每一个黑夜里的毕飞宇走在白纸上,那实际上是在保持和现实的距离。也是和作家的距离。也是对南京以及当下的走神。这种距离使得他有了一种超越。那是对现实机警的超越。
    所以毕飞宇的小说最不像谁的小说。
    但是汉语文学的正果。汉语小说的长廊上,那么多的神奇,还有那么多的人物。那是怎么样的梦啊?又是怎么样的现实?
    写《玉米》的那几个月,毕飞宇简直丢掉了一切。他写得那么累,又是那么的快乐。玉米的每一个人物都在纸上走动。王家庄啊。有福的王家庄。王家庄是什么?王是中国最大的姓,整个中国都是王家庄。
    说到底,还是毕飞宇摆脱了自己的焦虑,他愿意被一个人物苦苦地纠缠。那么多的人物就在纠缠中活了过来。他从最中国化的叙说中让汉语小说达到了宽广、丰满和健康。
    比如《青衣》中的筱燕秋,那哪里只是青衣,根本就是经历过黄金八十年代的我们。她是八十年代纯情诗人在物质主义时代中必然的遭遇。不甘的人,不甘的心。读完之后,从未有过那巨大的艺术力量撞击我们。青衣就是我们自己。溃不成军的理想啊,还有疯狂,现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想不想再找回来呢?
    臣服,已经好久没有了。
    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我们总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在创作中给漏掉,或者过滤掉。但毕飞宇不。画家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放到毕飞宇的小说里,同样适用。他对人生的百态充满了兴趣、关注和信心。他对“人”充满了关注。
    其实毕飞宇就是以小说为宗教的人。
    好小说就是珍惜的回报。
    好的小说都是有体温的,体温下面是有血的,这血都是优秀作家在你身上血的再版。鲁迅贡献了《阿Q正传》,阿Q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那《青衣》中的筱燕秋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另一个名字,或者是月亮下的影子,你否定不了的,骨子里的那份固执,也是我们的命根子。
    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雄心,毕飞宇肯定也是有雄心的。比如《平原》,那里面的爱与恨,扭曲与灼热,有人不愿意正视,平原其实就在当下,也在王家庄的风中水中土中。端方就是我们的同事,领导和儿女。
    还有玉米呢?
    玉米是王熙凤吗?玉米是尹红艳吗?是曹七巧吗?是延安时期独自结扎的江青吗?可能都是,又可能都不是。
    玉米就是我们的食指。指到哪里,哪里都是疼痛的食指。还有施桂芳,我们疲惫的大拇指。王连方,我们不堪的中指。玉秀,我们的小拇指。还有玉秧,自生自灭的无名指。一家子,伸开来,是一个命运线交叉的巴掌,缩起来,是一个骨头与骨头较量的拳头。
    ———它砸在我们沉睡已久的额头上。
    还有语言,毕飞宇的语言与莫言的语言、苏童的语言、王朔的语言,都成了汉语小说的贡献。
    当然还有细节。比如《玉秀》中一个极平常的细节,当玉米跪到为郭主任开船的郭师傅面前要求郭师傅也为他保密时,郭师傅也跟着跪下了,并对玉米说了一句:“郭师娘,我以党性做保证。”此时的郭师傅就必须要姓郭,而且必须要入党。还有《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的地图。还有《玉米》中的嗑瓜子。《白夜》中那只苏格拉底的猫。《是谁在深夜里说话》中的明城砖。随便说出哪一部小说,里面的细节都是信服的精心,随意的真诚……经典的,也是最恰当的。在《相爱的日子》里,我们爱得那么热闹,却是那么的荒凉。那里面的宇宙感超过了《地球上的王家庄》。荒芜的不是那对爱的人,而是象征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越是热闹,越是荒凉。那是一片荒原。和艾略特诗歌中一样的荒原。预言一样的来到了。我们就在荒凉的拥抱中取暖。
    还有我特别喜爱的《家事》,这是一篇2007年度非常出色的小说,通过我们生活的子宫生下的儿女们,我们就在他们的身边,但他们视而不见,他们找不到我们,反而满世界盲目地寻找。表面上,只是写了中国人的伦常的消解。但不仅仅如此,它的价值其实不亚于当年的《班主任》。
    因为那里面真的洋溢了汪政先生所说的“短篇精神”。
    我突然想到了另一个根深叶茂的老毕:毕加索,两个老毕是何其的相似,都是会生长的人,都是根深叶茂的。
    所以,有了毕飞宇,那白上之黑就有了深不可测的无限和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