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全貌呈现女性文学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清俐 参加讨论


    性别平等观念的觉醒,是世界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这一观念的启蒙乃至深入人心,20世纪末以来,性别研究视角在诸多人文领域催发了深刻的思考。近30年来,一批学者着力于从中国文学创作经验中发掘性别文化内涵,积累丰厚的研究成果。受访学者表示,未来还需在中国女性文学史料的打捞以及基于此的基础理论建设上继续努力。
    寻找被遮蔽的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女性创作。然而,在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叙事中,女性作家的身影却很少出现。在受访学者看来,尽管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古代女性创作成就确实难以与男性作家相比,然而,女性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书写中并不应被忽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文化界的启蒙思潮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直接影响研究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新认识。据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乔以钢介绍,清末民初的施淑仪最早以《闺阁诗人征略》著录了清代顺治至光绪年间1262名女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此后,1916年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1930年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初步理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活动的历史线索。
    20世纪是中国女性争取并获得彻底解放的世纪,女性作家们也得以充分绽放她们的文学风采。20世纪初女性文学的转型更是中国文学自古典向现代变革大潮中的一朵闪亮的浪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延礼认为,这一时期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等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标志着创作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为“五四”女性小说家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创作文体由单一的诗词走向多元。
    现代女性文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已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更加显示出与时俱进的风貌。“最首要的是,她们从之前的‘坐家才女’真正成为有社会意义的‘女作家’,而且现代女性文学在对性别问题的思考与写作呈现得更深远。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女性出走和胜利之后的问题;40年代性别在政治群体内部的问题;八九十年代对寻找与确认自我、解构男权话语的问题;21世纪后对日常生活、自然主义、生态主义、城乡变迁中的新伦理,尤其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人文关怀的书写等等,现当代女性写作在观念、审美、叙事话语上,显示出与时代同行的风采。”厦门大学教授林丹娅告诉记者。
    性别视角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让千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活动的历史面貌逐渐得以呈现。尤为林丹娅称道的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代女性诗词创作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典范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作为人文学术的一个有效范畴,在文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实践。“女性创作在新的文学观念和性别平等的理念下得到重新审视,30多年来,女性文学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乔以钢介绍说,除了20世纪上半叶的几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著,现当代方面的史著主要有1995年出版的盛英主编《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性别研究理论与视角,弥补了之前文学批评与研究中的理论盲点,不仅在文学创造与文本解读上产生影响,对研究结构与学术导向也产生了明显的作用。”林丹娅举例说,从性别研究视角来看,正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促动女性自我表达,在此前提下,艺术个性才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张扬。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体验、生存感受、生活方式、思维形态乃至审美经验等,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与审美元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应用于文学研究中的性别理论层出不穷。如存在女性主义、马克思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大众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
    构建中国女性文学谱系
    与此同时,不少学人针对女性文学研究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做出了自觉的反思。一些研究者清醒地意识到女性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有待解决。林丹娅等学者提出,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对西方理论的引进与运用,较少从中国文学传统或文学经典中去寻找和挖掘资源。
    “对于理论建设来说,自然不能脱离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实际。”乔以钢认为,更为基础的工作是,需要发掘和清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与文学活动发生的多样关联,尝试建立比较丰富的原始文献资料库。尽管以往已经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比如对明清时期女性文学活动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女性文学谱系。
    这种状况无疑给女性文学史研究以及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女性文学理论建设带来很大制约。基于此,乔以钢作为首席专家承担了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所谓谱系,强调了考察对象之间的关联和秩序,体现了研究者对文学文本之系统性的构建。谱系的建立需要以客观存在的历史文献为前提,但它的呈现不仅仅是史料的网罗。”乔以钢告诉记者,就中国女性文学谱系的考察和构建的开展来说,重要的是努力做到性别视角与较高水准的文学审美判断相结合,历史地把握不同时代的女性创作;在尽可能全面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取各时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优秀文本,展现古往今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通过广泛、深入的考察,在历史的脉络中勾勒女性文学的谱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