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女士的成名作品,小说一经发表便备受瞩目,并于1993年被搬上荧屏。小说以四对母女的故事为主线,所反映的主题包括母女关系、美国梦及女权主义思想等等。此前曾有机会观看过由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感触颇多。而最近才细读了原著,不禁又一次被这些女人在男权社会下的抗争精神打动。每对母女的故事都对我启示良多。 安美和露丝母女的经历反应了中国传统女性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看不到自我价值的悲剧性后果:安美自幼丧父,母亲在父亲去世不久的一天到寺庙里祭奠亡夫时被天津吴青看上。于是吴青让自己的二姨太约安美母亲打牌并趁机强暴了她,然而没有人相信她是清白的,于是怀有身孕的她被赶出家门,走投无路之际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只好投靠吴家做了吴青的四姨太,自认身份卑微无力去夺回被二姨太抢去的儿子。最终因命运不公生活无趣而吞食鸦片自杀。然而她选择自杀的日子却给了安美地位攀高的机会。吴青因怕冤魂索命便将安美母亲扶为正房,并发誓将安美及弟弟视为己出。几年后安美移居美国,然而女儿露丝在异国的命运却与安美母亲相似。恋爱时,露丝因自己有主见而吸引了未来的丈夫,两人最终顶着家人的反对而结合。然而婚后露丝却失变得没有主见,什么事都要丈夫决定,自己所做的只是默默的为丈夫奉献,最终失去自我。丈夫也逐渐多这段婚姻乏味并有了外遇。露丝甚至都没有想过如何去挽回一下这段婚姻,直至后来在母亲的诱导下才重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爱情婚姻需要付出和奉献,但在奉献的同时要让对方看到并感激自己的付出,而不是让他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有时必要的争吵比保持沉默更能帮助维系感情,不能因为婚姻而失去自我。 琳达和微佛丽母女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如何摆脱他人的掌控,把握自己的命运。琳达出生在旧中国一个生活还算殷实的家庭,两岁时就与比自己小一岁的丈夫定了亲,12岁时因家乡受灾早早的搬入婆家,从此便甘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努力做个好媳妇。16岁便与丈夫成婚只因婆婆急于抱孙子,然而15岁的丈夫却不愿与其同床并将责任归咎于琳达。因此无论她多么尽心尽职的侍奉婆婆丈夫,婆婆总不满意,认为她不是合格的儿媳妇,最终竟禁止她出门。琳达最终不能忍受折磨,借助人们的迷信思想和自己精心编造的谎言摆脱了这段婚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于1949年移民美国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女儿微佛丽遗传了母亲的精明强韧的性格,总努力想摆脱挑剔而苛刻的母亲的掌控却久久摆脱不掉。最终在她婚礼前夕的一次争吵中,两人才相互谅解,而微佛丽才真正摆脱了母亲的影响,找到自我。人总是挑剔而苛刻的,取悦别人绝非易事,他人对你的评价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性或目的性,因此与其努力取悦别人不如试图摆脱他人的评价和掌控,这样才能找到自我把握自己的命运。 “有一只鸭子,他一直不甘心自己是鸭子,因此一直伸长颈子想做天鹅,没想到后来它真的成了天鹅”。这便是《喜福会》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旧中国女人就是被人歧视的鸭子,而那些不甘做鸭子伸长脖子想做天鹅的女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今随提倡男女平等,我们还时时感到男权主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只有那些一直伸长脖子想做天鹅的女人才能真正令人刮目想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