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笔记 >

《流言》读书笔记4000字(2)

http://www.newdu.com 2018-02-2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到幕后去看看吧,聚光灯照不到的角落有更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捧着《流言》,探寻导演忐忑不安的心情,发现幕后纷繁复杂的心路历程。台上人物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甚至百褶裙摆了几下才能达到凌波微步的舞台效果,即使是最有天赋的导演都要细细思量,妥善安排。张爱玲在《罗兰观感》中写道:"第一幕白流苏应当穿一件寒素的蓝布罩袍,罗兰那天恰巧就穿了这么一件,怯怯的身材,红削的脸颊,眉梢高吊,幽咽的眼,微风振箫样的声音,完全是流苏,使我吃惊,而且想;当初写《倾城之恋》,其实还可以写得这样一点的……还可以写得那样一点的……"
    台上的演出获得鲜花还是砖头已是由观众来定的了,只有胸有成竹的导演才能运筹帷幄地掐算着演出的进度。张爱玲看似总以游离的距离洒脱的态度对待已经面世出炉的作品,但其实仔细考究起来,有哪一个作者不是像对待亲身骨肉一样对待作品呢?在《自己的文章》《传奇再版的话》《存稿》《有几句话同读者说》等散文作品中,有着她锱铢必较的在乎。张爱玲说她要在书出版以后,走到每一个报摊上去看看,装作不相干的样子问问销路如何。
    缘何张爱玲的作品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她尽可能地缩短自己与读者的距离。有一种笔触尽管波澜不惊却是直抵内心的。当初《十八春》在《亦报》连载,许多读者与她通信,商讨人物的命运,甚至还有一个女读者找到张爱玲家门口,哭闹着要见她,称自己就是她笔下的曼桢。我读到张爱玲在《十八春》第十二章中描写曼桢被关在曼璐家中的一段时感到十分惊奇,因为那样的想象实在是太逼真了:"有一只鸟立在曼桢的窗台上跳跳纵纵,房间里面寂静的异样,竟飞进来了,扑啦扑啦乱飞乱撞,曼桢似乎对它也不怎么注意。"后来读了《流言》才知道,这个曼桢被关押的场景与作者的许多亲身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才轻车熟路、轻而易举地描画得如此真实有力、呼之欲出。她在《私语》中写道,她被父亲监禁在楼上,数星期内已经老了许多年,"我把手紧紧捏着阳台上的木阑干,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赫的蓝天,那时候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
    (三)俗气与天才
    掀开《流言》的扉页,一张照片跳脱出来,这是张爱玲最满意的一张吧?旗袍的竖领峭拔简约,俊雅风流的下巴高高地抬起——永远是这样地孤标傲世,不同凡响,任是无情也动人。她说她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她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她有时甚至自己动手描图剪裁,连滚边都十分考究,她甚至在香港陷落后满街地寻找冰激凌和口红——俗也要俗得玲珑剔透,俏皮可爱,俗气里还带点天才的奇思妙想。"有时候我疑心我的俗不过是避嫌疑,怕沾上了名士派,有时候又觉得是天生的俗。"(《我看苏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