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文艺发展前瞻——以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02-2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何志钧 参加讨论

    “大数据”是相对于传统数据库而言的,大数据体量极大,非传统数据库可比拟,而且数据源繁杂多样,容纳了大量图像、文字、网页、音频、视频等,存在大量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作为一种综合数据,大数据显示了越界、兼容、整合的气魄。它能基于海量、完整的数据显示出信息的全息图景,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的抓取和挖掘分析,形成信息数据图谱,凸显既往为人忽视的事物的奇妙关联性。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人类可以孕育出新型的大数据思维,同时也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中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出现。
    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大数据开发利用同样大有可为。大数据产业在给网络传媒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可在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生产、传播、消费、管理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大显身手。借助大数据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智能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发展进行更多维、更深入的洞察,自觉、有效地建构新的文艺管理、文艺传播、文艺营销、文艺研究、文艺生态建设模式,有的放矢地促进少数民族网络文艺与文化生态建设。
    借助网络传播实现迅猛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艺。进入网络传播时代后,少数民族文艺实现了迅猛发展。1999年中国民族文学网、侗族风情网、三苗网等少数民族文艺网站相继建立,1999 年 8 月,国内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业网站中国民族文学网创建。此外,中国恩施视听网、景颇族网及内地的各大文艺网站也都为少数民族网络文艺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新天地。在网络时代,不仅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迅速“上网”,而且涌现出了大量少数民族网络原创文艺作品。苗族网络写手血红、瑶族网络写手唐玉文、彝族网络诗人王国清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创作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此外,少数民族文艺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也蓬勃开展起来。如2010年至今,新疆少数民族表演艺术资源库等 7 个资源库的资源征集、数据化处理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资源建设容量已超过1.5TB。
    但是,必须要注意到,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网络文艺的发展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发、无序的缺憾。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和文化生态建设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挖掘、开发、分析、利用,实现少数民族文艺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对民族地区的文艺生产、传播、消费摸底,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建构大数据时代少数民族文艺资源传承、开发和文艺发展的新模式,有的放矢地推进少数民族网络文艺发展。
    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更新传承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显然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数字化转换、网络传播展示。例如,通过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典籍和侗族大歌、壮族对歌、藏族史诗吟诵、蒙古族马头琴演奏、藏戏、竹竿舞、东巴舞等少数民族传统歌谣、舞蹈、戏曲、器乐演奏及其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态影音的数据化处理、大数据存储、数据关联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使少数民族文艺资源得到全面汇集开发,可以使大众全面接触到各类少数民族文艺资源,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领会,使它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而且有助于增进少数民族文艺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度文艺的交流,促成艺术的更新发展。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主要借助玛纳斯奇、仲肯、勒嘎等说唱艺人以口耳相传、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很容易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网络传播和大数据技术,既有助于借助视频、音频文件等数据资源保留、延续口传心授的少数民族文艺传承传统,又可以将之和数字化、融媒体、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整合,在数字化平台上对之进行新的提升,使少数民族文艺得到数字化改造,实现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艺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存储,将之纳入大数据框架进行保护、传播、传承,显然有助于培植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的新生长点,有效防止它在数字化潮流中被边缘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