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祥柏、陈丽著《安徽泾县查济方言》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2-05 今日语言学 刘祥柏、陈丽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安徽省宣州市泾县位于安徽南部,泾县县城基本上说的是江淮官话,县城之外的农村地区基本上说的是吴语方言。泾县的吴方言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于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泾县东乡、南乡与西南乡的吴方言各有不同。以桃花潭镇为主,包含著名古村落查济村在内的西南乡吴方言颇具特色。
    刘祥柏、陈丽著《安徽泾县查济方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简要介绍了安徽泾县查济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方言归属和调查过程,详细记录了该方言的语音系统(声韵调、连读变调)、4000条左右的常用词汇、100多条反映语法特点的例句和一些长篇口语标音语料。这些语料全部从三次实地调查所得,能够反映该方言的基本面貌。该书还通过古今语音比较,归纳出方言语音的演变规律和结构规律,重点分析了古全浊声母的演变和两字组连读变调这两个极具特点又较为复杂的问题。
    以下为作者写的后记。
    后记:
    2008年,本书的两位作者和语言所同事沈明、谢留文共同申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徽语调查”,合作非常愉快,最终出版了4部调查报告——《安徽歙县(向杲)方言》(沈明)、《安徽歙县大谷运方言》(陈丽)、《安徽黄山汤口方言》(刘祥柏)和《江西浮梁(旧城)方言》(谢留文)。
    “徽语调查”项目结束后,我们这个团队又申请并开启了另一个相关项目——“安徽吴语调查研究”。本书是“安徽吴语调查研究”中的一个点——泾县查济方言的调查报告。
    本书两位作者共事多年,配合默契。有了上一次在徽语调查中的合作经验,这一次,对泾县查济和芜湖六郎方言的调查整理,我们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模式。这样既可以在调查过程中互相启发互为补充,也可以在后期整理环节各取所长查漏补缺。
    本书发音合作人是疏意有、查日东、查式源三位先生。2012年11月,我们第一次赴查济调查,当时的发音人是疏意有、查日东先生。第一次时间较长,系统地调查并整理了查济方言的字汇、词汇。2013年8月和10月我们又先后两次去查济补充调查并转写部分语料,这两次的发音合作人是查式源先生。疏意有先生曾经担任过查济村的书记,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查日东先生曾行医数年,在中医方面造诣颇深;查式源先生能绘画、擅书法,文化底蕴深厚。三位先生都是非常理想的调查访谈对象,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超出调查字表、词表以外的收获和快乐。
    查济这些年成了旅游热门地,游客众多。为了能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我们每次去调查都选择住在离查济村尚有一段距离的厚岸柳溪山庄。山庄僻静,条件简单却很舒适,非常适宜工作。饭菜极好吃,省去了出门觅食之苦,每次去,都会长胖不少。
    查济是很美的村落,古朴、闲适。虽然我们每次去调查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山庄工作,但每次也总会找工作的间隙去查济村里走走,像去拜访一个多年老友。村里的每条街巷我们都很熟悉,进大门不远处的早点铺子,肉丝干子浇头的面条,惹人垂涎;红楼桥边,任何季节去,总有学美术的学生在画画,一坐一整天。三三两两的学生与他们面前的画板、成形未成形的作品,构成了查济一道独特的风景;后山上有不少外地书画家盖的别墅,虽是后起的建筑,看起来却并不突兀,与整个山村的格调颇为融合。有一年盛夏时节去,到后山时突然大雨如注,就近躲到悦桂山庄前厅避雨,闲坐、喝茶、等雨停,体味了一番“偷得浮生半日闲”。傍晚雨停后下山,上山时的清浅小溪已经涨成浊浪,马上就要冲出河道了,查济变成了另一幅模样。也算是一次趣行。京福高铁现已通达泾县,去查济的人越来越多,不知古村的那种纯朴和野趣还能保存多久。
    年岁渐长、俗务烦扰,这本书从立项出版到今天,又过去了一年多时间,谢谢责编张林女士对我们的宽容。
    书中一定还有不少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4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