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毛寿龙:芳华的秩序维度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爱思想 毛寿龙 参加讨论

    01
    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芳华》给国内电影制片人冯小刚拍成电影上映后,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9亿票房。作为文艺片,从市场秩序来说,已经取得了成功,虽然与娱乐片《战狼II》56.8亿还有很大差距,即使距开心麻花的喜剧片《羞羞的铁拳》票房22亿也有不小差距。不过,从影评界的关注度来说,《芳华》可以说已经超过了这两个片子。更重要的是,很多中老年人进入了电影院,他们都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时代,并含泪看完影片对自己那个年代的演绎。大家关注的是文革的那个时代,关注的是后来改革开放市场化大潮中的各种命运,以及两者之间的短暂的越战,还有老去之后芳华依然在记忆里的那种回味。
    评论者多关注影片对文革的态度。很多人电影没有看,就给出了自己的评论。他们似乎不知道这个电影是严歌苓编剧的,只知道大院出身的冯小刚,认为这是大院文化的产品。而且是冯小刚本人因那时还年幼而对文革的那种很羡慕但无法入局的那种期待而无法接近的感觉。当然,即使说严歌苓,她虽然比冯小刚大几岁,1970年当文艺兵的时候才15岁,从时间上来说,大体也可以归类为冯小刚的年代。对冯小刚的评论,似乎也可以用到严歌苓的身上。只是这种简单的时代决定论,虽然让人感觉有些解释力,满足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却阻止了人们对要影片中文革时代、越战以及之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进一步的思索。
    影片中越战的场面有10多分钟,男主率领的一个排给前线运送补给遭受伏击而伤亡惨重。男主从出发动员到带兵上路,估计让很多人想起那个时代上过前线的排长。很多观众给激战震撼了,但很多观众对于影片中几乎看不清敌人而感到遗憾。在笔者看来,这似乎是有意安排的。因为这个电影说的是一个普通记者的诉说。作为中方参战者的记者,最多只到过前线的包扎所。这与全景视角同时能够让人看清交战双方的上帝视角是很不一样的。这样的视角,更好地突出了人性的一面。严歌苓作为小说家,那个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男主的英勇作战,她看到了男主内心所渴望的英勇牺牲,从而变成英雄,谱成曲子,写进歌曲,由他心爱的却让他离开文工团的歌唱家林丁丁去演唱英雄的歌曲。战场上国家秩序维度的英雄,内心却是原始秩序的男人对自己心仪的女人的死爱,让人感觉到小说家心中不仅仅有国家秩序中军事机器的螺丝钉,还有血与肉中年轻的荷尔蒙和爱的基因混合的生命中内含的爱情。
    02
    说到爱情,这是小说必备的元素。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你,有我,还要有爱。否则不成小说,也不成歌曲。小说演化成电影,爱情就成了电影必备的元素。电影必须要有你有我,也就是有男主和女主,然后还要有爱情。爱情是复杂的,所以男主和女主之外还要有一些配角。这些配角虽然是编剧和导演配的,却可能往往手握生杀大权,可以让人瞬间成为英雄,瞬间把你打入基层,甚至送上战场,英勇作战、英勇救人、英勇采访当英模。在电影里,男主刘峰是一个好人,很完美,一直帮着人干这干那,他小时候干过木匠,当过泥瓦工。所以大家一有事情,就找他。连猪跑了都要找他。他在那个崇拜平凡的善良的时代,被国家秩序放大为英雄人物,当作军区学雷锋标兵去北京参加全国学雷锋代表大会,进入了荣誉的顶峰。当然,英雄出自凡人,也生活在凡人中,而且他自己依然是凡人。作为原始秩序的凡人,他和其他人的差异就是,他来自更原始秩序的家庭,他有自卑感,和身边那么多出身扩展秩序高贵家庭的帅哥美女们在一起,他需要做好事来获得存在感。但他的善良并没有获得回报,大家并不珍惜他的善良,而是当作正常的消费。甚至还想看他的好戏,期待这个好人露出马脚,也是和大家一样,是凡人。这一刻终于到来,他向团友林丁丁示爱,冲动中拥抱触摸了美女,美女受惊,完美的英雄人物怎么也会这个啊,心理瞬间崩塌。大家也终于看到了刘峰终于也是人,和大家一样,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只是在国家秩序中,却容不得这样的示爱,他被叫走审查,最后被处理去基层连队。越战开始了,他就上了前线。他这个死爱的人,丁丁拒绝他的时刻,就是他的爱死的时刻。刘峰还是原始秩序的人,知道荣誉不能当饭吃,随遇而安,到哪就干好哪儿的活。上了前线,去送子弹给养,就小心护送,英勇作战,把子弹给养尽快送到前线。战争中失去了右臂,他就用好左臂,继续生活。复员回老家后娶妻生女儿,然后去海南和战友一起去赚钱,生意失败北漂到北京给在北京创业的侄子打工为生。当然他依然不忘做好事,帮助人,在小说里在海南还帮助过一个风尘女子,虽然不怎么成功。
    林丁丁对刘峰没有意思,也不接受刘峰的爱,虽然刘峰一直通过做好事给她做更多的事,更加关爱她,而且还给刘峰错发信号,让刘峰以为她也爱他。但对刘峰有意思的还有三位女性。一位是郝淑雯,一位是小穗子。刘峰经常给她们做甜点,在那个时代给女生送甜点,送食物,那就是示爱。郝淑雯和小穗子都认为是刘峰对自己有意思,所以都很高兴,认为刘峰的点心是给自己吃的,都吃出了爱情,而别人都是电灯泡。但最后知道刘峰喜欢的是林丁丁之后,才知道自己才是电灯泡。当然他们没有怎么失落,只是觉得刘峰如果拥抱触摸的是自己就好了,责怪刘峰错触摸了林丁丁,很为林丁丁的出卖行为不屑。他们其实同时还喜欢上了军区副司令的儿子陈灿。小穗子积攒了好多年的想法化成了一首示爱的诗歌,想送给陈灿的时候才知道郝淑雯和陈灿好上了,他们俩门当户对,郝淑雯也是空军高干的女儿。诗歌被撕成碎片,随风飘散。小穗子此后也上了前线,去当战地记者。后来成为小说家,出国后就成了著名华裔作家,她就是《芳华》的小穗子,也就是小说《芳华》的作者和电影《芳华》的编剧。
    喜欢刘峰的第三位女子是何小萍,她在电影里是女主,但她在文工团里并不出色,跳舞当B角待命,平时干点服装组的杂活,而且还因为种种事情而被排斥,当作笑话,被捉弄。郝淑雯、林丁丁和小芭蕾等一众美女都是捉弄何小萍的罪魁祸首。严歌苓的解释是何小萍出身卑微,所以到文工团比较自卑。家里成分不好,父亲在劳改农场,母亲改嫁后,继父一家也排斥她。这让何小萍性格内向,随时处于封闭和自保的状态。她没有主动去爱任何人,也不喜欢出人头地,她每干一件事情就会制造一个笑话。拍军装照不敢借用而是“窃”用,被发现还死不承认;打靶打到了别人的靶上;排练一身汗味让男兵都嫌弃。她还有一点与众不同,当大家都免费消费刘峰的善良,并期待刘峰露出人的马脚的时候,何小萍却非常珍惜刘峰对她的善良。当大家都排斥她,当男兵都不愿意接纳她的时候,刘峰却独自站出来当她的舞蹈男伴,她就喜欢上了她。当刘峰被处理离开文工团的时候,她也是唯一去送他的女兵,而且当刘峰把印有英模字样的证书和书包都要扔掉的时候她却要了过去,只有她内心里还珍惜这些东西,因为当大家都认为刘峰做好事是虚伪的时候,只有她还珍视刘峰的善良。这使得她变成了电影的女主,而且在她多年后在越战烈士的陵园里扫墓的时候偶遇刘峰时吐露多年的心事后,他和她终于依偎在一起,画外音小穗子说,他们最终没有结婚,但住在一起,电影也在他们依偎中结束,这有点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爱情,更加原始,而自由,没有伤害,没有出卖,也没有机会出卖。电影最后留下一个冰冷的长凳,爱情也随之消失,定格在电影里,留在小说里,让观众和读者去观赏,去回味。小说里,刘峰最后因病去世了,最后陪伴他的是何小萍。小穗子和郝淑雯则应邀在殡仪馆参加了告别仪式。他们三个人是最原始的秩序。当然还有刘峰的侄子和侄媳妇,他们有原始的血缘关系。
    刘峰和何小萍的爱情,从心爱开始,最后到没有性爱的陪伴,进入了新时代的爱情,这里不存在离经叛道,也不存在伤害,有的只有自由选择。和他们经常相伴的还有小穗子,和郝淑雯,小说里其实还有林丁丁。电影里最后讲到郝淑雯和小穗子、刘峰三个人聚会。林丁丁依然在遥远的澳大利亚,她在追求出国的年代里,选择通过二姨介绍远嫁给在澳大利亚的企业家。当然,这个企业家没有多少钱,是开餐馆的。林丁丁在国内是歌唱家,舞者,到了澳大利亚,她是家庭主妇,在老公开的餐馆里做厨师,做外国人爱吃的中国春卷。她拒绝了刘峰的爱情,她心中的英雄形象轰然倒塌,但虚荣心依旧。到澳大利亚买了个新车,就拍照片送给昔日的团友。虽然大家笑话她,远嫁澳大利亚,做起了厨工,手越来越粗糙,买的车颜色和衣服还不搭,连审美都失去了。小说里是林丁丁和小穗子在郝淑雯家聚会,邀请刘峰参加,但刘峰没有出现,借故重感冒了,电话也是侄子打的。他心里依然有林丁丁,看到林丁丁的照片,就一脸的严肃和黯然。林丁丁胖了,小穗子和郝淑雯调侃道,照片中的林丁丁,估计连假手也不想碰了。但他们错了,刘峰心里依然有丁丁。只是他的心死了,过去是死爱,现在是爱死了。
    小穗子和郝淑雯很超脱,他们没有死爱。他们喜欢刘峰,又喜欢陈灿。没有唯一,只有选项。刘峰触摸了林丁丁事件后,她们也就放弃了刘峰。转而追求陈灿。陈灿被车撞了,牙齿掉了一颗。小穗子用自己心爱的金项链给他镶牙,让他能够继续吹号子,陈灿无动于衷。郝淑雯捷足先登,小穗子碎撕用一个小时写好的情诗,放弃了陈灿。郝淑雯和陈灿门当户对,结婚生子。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陈灿南下经商赚钱,在海南炒地票,企业家忙得要命,而且还风花雪月,到处包养小二、小三。郝淑雯和陈灿离婚,拿到北京两套房,一套出租,一套用来住,凑合过单身日子,倒也快活自在。小穗子在电影里没有嫁人。何小萍在电影里上了前线,在小说里有一个新婚丈夫也上了前线很快就牺牲了。在新时代到北京先是伺候归国养老的华侨,后来依靠给社区教舞蹈课为生。从专业秩序角度来说,军区文工团解散后只有她这个B角继续舞蹈人生,并以此为业。
    03
    这说明,爱情有秩序维度,它只在于原始的秩序维度,人的秩序维度,在原始秩序里爱情是爱恨情仇,给人各种心理秩序的体验;在扩展秩序维度里,爱情则往往只能是伤害,甚至会把伤害进一步放大。人生,则又有原始的秩序维度,也有扩展的秩序维度。人在原始秩序里,各自展现自己,有刘峰那样的单纯善良的人,也有何小萍那样的内向的人,还有郝淑雯那样性格开朗的人,林丁丁那样喜欢虚荣喜欢捉弄人的人,然后是喜欢观察人、琢磨人,既有局中人感,又有旁观者视角的小穗子,当然还有一个陈灿,隐藏得很深。他们在专业的扩展秩序里,都是舞者,刘峰会翻跟斗,是童子功,所以进了文工团。陈灿会吹号子,郝淑雯会舞蹈、拉手风琴,虽然是前者军区副司令的孩子,后者是空军干部的孩子。林丁丁则会跳舞,还会唱歌。当然,他们的专业秩序维度是国家军事秩序里的专业秩序维度。他们的专业是鼓舞军人的士气。当新时代来临,文工团解散之后,他们的专业瞬间失去了国家秩序维度的力量,开始各奔东西。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家就是南下经商,去南方,海南岛去寻找第一桶金。
    在市场秩序维度里,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这里没有唯一,只有更多的选项。每个人都在选择中塑造自己的人生,也塑造自己的原则和标准。每一个人都不再被国家秩序瞬间放大为英雄人物,每个人也不会让国家秩序瞬间打入底层。但每个人必须依靠自己的方式生活,发展市场所需要的能力,在市场秩序的海洋中学会生存,学会游泳,学会力争上游。市场秩序给人的评价是,谁能够创业,谁能够有赢利点,谁能够买卖商品和服务创造市场,谁能够组织企业形成创业团队,谁能够开发更有价值的房地产等不动产,谁能够进入国际贸易市场,谁能够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发云端产品,谁就是新时代的企业家,成功儿。
     但《芳华》里的人似乎都没有成功转型。陈灿下海了,忙着拿地,连家庭都不要了。估计很快在海南的房地产泡沫里成为一个失败者。刘峰也下海了,在海南当书商,其实是书商的打工者,但被看成刘老板,还包养了一个风尘女子,后来破产成为北漂。林丁丁为虚荣远嫁澳大利亚,也算下海了,在家里的餐馆里做春卷。郝淑雯成了家庭妇女。小穗子作为作家,一直到2016年观察团友聚会,发现在市场秩序的新时代里大家都各有人生。就像所有的作家那样,在市场经济时代可以依靠小说的市场为生,但小说里的企业家往往唯利是图,没有良心,有良心的企业家往往无法成功。在《芳华》里,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的人,陈灿是一个没有爱情感觉的人,挣了好多钱,郝淑雯那么好的老婆却放在家里不用;刘峰是一个心里有爱,爱却死了的人,依然善良,生意却不成功。《芳华》还有几个模糊的背景里的企业家,一个是在澳大利亚开餐馆的,一个是在美国打拼老了要回北京养老的人,澳大利亚企业家不懂怜香惜玉,也不理会林丁丁是个舞者和歌唱家,却让她去做春卷,最后发胖了;美国企业家贼有钱却死抠,给护理他的何小萍吃残羹冷饭。不过即使这两个企业家,其实澳洲企业家也实现了林丁丁出国的希望和开上汽车的虚荣心,美国企业家则给了何小萍一份工作,还有死后给她一套两居室在北京可以居住的权利。小穗子本来还可以让大家在心灵上也进入一个新时代,即使她没有看到大家的生活更加富足了,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有看到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也是一个新时代的道德,企业家其实也有自己的爱情,也有自己的专业,也有自己作为人的丰富复杂的内涵。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就描写了一个乌托邦版的企业家山谷,也描写了企业家积极向上精神和自由的爱情。如果小穗子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和AI时代创业小组的一个成员,估计她的《芳华》会是另外一波人,而且是企业家、创业家的《芳华》。
    小穗子的《芳华》从文革时代,经过短暂的越战小插曲,然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新时代。然后在新时代变成小说,变成电影,小说让严歌苓变成了更著名的作家,电影还让整个时代的人去电影院回忆熟悉的文革时代和短暂而模糊的越战的记忆,上映10天就实现了惊人的9个亿的票房。这可以说是市场秩序的放大效应。小穗子非常好地处理了文革、越战的扩展秩序和原始秩序,她从小人物的角度观察到了文艺专业秩序在国家秩序中的辉煌和沉浮,也观察到了在市场秩序中的各奔东西和为生计而努力,也观察到了新时代扩展的市场秩序对于原始秩序中爱情的抛弃和冲淡。同样她也观察到了小人物们在市场秩序新时代对爱的坚守,对选择的宽容和理解,以及大家不认可的企业家们对小人物带来的生活上好处,包括侄子给刘峰的工作,陈灿给郝淑雯的房子等。
    04
    当然,《芳华》是一代正在年老的人对历史的记忆的回忆。他们骚动的青春和爱情留在了文革的年代,越战作为结束文革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按钮,让很多人的青春定格在了那个时刻,也让一些人的爱情故事进入了市场秩序的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诠释青春和爱情的又是新一代的作家,和新一代的电影人。
    这一代人有智能手机,有微信,他们也有自己的专业,有自己的原始秩序,还有自己的国家秩序,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国际秩序和越来越富有内涵的市场秩序。他们的爱情,不会再憋在心里十多年才吐露出来;他们的爱情,也不会表达出来就会形成伤害;他们还年轻,还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年老的时候会怎么样。未来充满着无限的空间,可以依靠想象去规划,也可以靠选择和行动去塑造。一代一代人在老去,一代一代人在新生,但每一代人的秩序维度不会有结构上的变化:原始秩序的爱恨情仇,扩展秩序对人生的放大和缩小,对爱情的抛弃和冲淡。不甘的人和秩序中的命运抗争,当局的人在秩序中本色地表演自己的角色,服命的人在秩序维度中随波逐流。还有一些新的小穗子,即使局中人,又是旁观者,他们有作家的天赋,观察、记录、分析这一个个时代的变化,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悲剧或者喜剧的人生,以及最后的归宿。写下来了进入文献,写成小说,拍成电影,没有写下来则进入记忆的黑洞,消失在历史和自然的空间里。
    《芳华》的秩序维度,其实就是人的秩序维度。在这个崭新的新时代,即使是同样的秩序维度,我也希望看到有不一样的人,还有不一样的原始秩序,不一样的国家秩序,和不一样的市场秩序,以及相互之间的组合,结果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和经历。在这个时代,我更愿意这个小穗子有安·兰德的情怀,写出的新时代的《芳华》中有企业家山谷的团队,有他们不一样的生活,有一个不一样的你,不一样的我,当然还有一个自由的富有内涵的爱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