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这个图书馆,分身有术(2)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人民日报 刘成友 参加讨论

    文化中心做馆址,退休职工来值班,节约了支出
    总馆设立乡镇分馆,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大不大?财力薄弱的地区搞得起来吗?分馆运营情况又如何?
    王明雷说,两年多前设立9处分馆,仅在联网等设施投入上,花费了40多万元。
    “这不是一个大数字。对于广饶这个全国百强县来说是个小数,即使对于欠发达区县,压力也不大。”王明雷说,“关键还是看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不重视。”
    各分馆场所,主要是利用各镇街的文化中心场所,开辟出几百平方米作为图书馆,不需要再另外投入建设资金。
    尽管有了县图书馆,县馆坐落地广饶街道仍然在文化中心设立了自己的街道分馆。由于县馆分流了大部分读者,这里显得要冷清一些。来这里借阅的人,是附近居民、退休人员、文艺爱好者等。“这里书多,周末来看书,我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在这里读书是一种享受。”图书馆读者、初一学生孙梓津说。
    至于分馆图书,有不少来自上级文化部门配送,当地再投入资金购买一部分就够了。
    倒是管理人员问题,让张洪秀有点挠头。她说,分馆都建起来了,但是个别分馆缺少专人值班,不能保证分馆开放时间,影响了一些读者借阅。“读者如果连续吃两次闭门羹,就可能不再来了。”
    张洪秀说,由于各乡镇财力不同,要求各乡镇统一配备专门人员管理图书,可能有些困难。“我们目前考虑准备聘请一些有积极性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来值班,这样既能保证图书馆开放时间,又不用支出太多,应该比较可行。”
    为解决部分群众看书难问题,广饶县图书馆还开通了流动图书车,每周开到学校、农村、工厂等地,同样通借通还。“办卡读者里,收入偏低人群较多。图书馆就要尽量满足这些群众的需要,才能充分体现公共性。”张洪秀说。
    图书种类更多、更新更快,才能跟上农民的新需求
    广饶是千年古县,文化氛围浓厚。山东省首届“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单位”评选,广饶赫然在列。
    为形成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广饶县图书馆持续开展新书展、“校园读书行”“十佳优秀读者评选”读书朗诵大赛“图书漂流”等活动,让书香飘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张洪秀说,目前县图书馆办卡读者已经达到18000人,是5年前的4倍还多。
    王明雷说,当前农村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了,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妇女群体,妇女大多喜欢跳跳广场舞,农民阅读的需求并不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求并不高。”
    县城居民李锡是广饶街道分馆的办卡读者,没事就往这里跑,平时喜欢借一些文学类和生活类书籍看。“图书种类还可以更多一些,更新还可以再快一些。”李锡说。
    花官镇来家村村民来延志,55岁了还活跃在农村文化一线,组织排演的文艺节目多次获奖。他有空就到镇图书馆借舞蹈类、礼仪类书籍。“要是能用身份证就能借书看,就更方便啦!”
    记者在各地农村采访,经常看到一些农家书屋“铁将军”把门,借阅不方便;有的偶尔开门,但图书蒙着厚厚一层灰尘,没人管理。
    有的区县相关部门反映,农家书屋部分图书质量很难保证,有的出版社把一些质量不高的滞销书、粗制滥造的库存货借机塞进来;再者图书更新慢,好几年没进新书。还有大部分书屋都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几个月开不了一次门,更不要说与乡镇以及县图书馆联网共享了。
    山东曾流传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段子”:剧团下乡送戏,有村民问团长今年有没有新戏?团长说还是老剧目。村民失望地说:没有也就罢了,你们演员上台前能不能把妆化得更好呢?
    与剧团一样,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书籍是农民了解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农民的文化需求是丰富多样的,也是有选择的,不是给啥就吃啥了。”王明雷说,“有关部门配置和输送文化资源,也要考虑探索如何通过新方法、新途径,让农民享受到升级版的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