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作家赵树义推出虫系列三部曲——一个与文学“量子纠缠”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山西新闻网 周俊芳 参加讨论

    赵树义,人民代表报社副社长,一个新闻前辈,却有着诗人、散文家的头衔。他的长诗孤独三部曲《裂帛书》《转情筒》《尘浮屠》和即将出版的诗集《灰烬》为他赢得诗名,已出版的散文集《远远的漂泊里》《低于乡村的记忆》在散文界小有影响,新近推出的散文《虫洞》《虫齿》和长篇小说《虫人》,更标志着他的创作渐趋成熟。沉潜数年之后,赵树义异军突起,他的文体、语言、风格的实验性和创造力受到文坛关注。
    日前,山西文学院和省作协散文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探索与呈现:赵树义散文创作研讨会”,其时,他的散文集《虫齿》刚刚新鲜出炉。2016年,他的长篇散文《虫洞》以“突出的探索性和先锋姿态”,获得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今年5月,收入《虫齿》中的《路边书》又获《安徽文学》年度散文奖。
    诗歌的理性追求
    赵树义出生于长治市长子县,一山之隔便是赵树理的老家晋城市沁水县,长治、晋城同属晋东南。赵树义故乡的村前有条小河,水流不大亦无名字,汇入沁河,流经沁水,归于黄河。他不知道这些巧合是否成为他最终走向文坛的因由,但他坚信,自己在精神上与这位故乡人是一脉相承的。1981年,16岁的赵树义考上山西大学化学系。跳出“农门”的懵懂少年,“除了背诵过几首中学课本上的古典诗词,对诗歌的认识几乎一片空白。”但冥冥中仿佛有种牵引,室友床头的一本诗歌常识读本,让他对诗歌产生了兴趣——就是大胆地胡思乱想。就在他对物质结构开始厌倦之时,一个人出现了,是他打开了赵树义另一方世界的窗。这个人叫李杜,1984年,在山大中文系读书之时,他与诗人潞潞创办了山西大学第一个文学团体——北国诗社。这个延续了28届的学生社团培养了众多享誉文坛的作家,在激情澎湃的年代,他们用诗歌的方式挥洒着青春和才华。自此之后,诗歌为媒,赵树义与李杜成为一生亦师亦友、肝胆相照的兄弟。
    最初,赵树义就是一个满脑子化学元素的理科生,“根本不知道诗歌为何物”,只能饥不择食地去读去写。后来,他陆续知道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阿赫玛托娃、惠特曼、北岛、舒婷、顾城……通读了李泽厚主编的美学丛书,以及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又知道了尼采、卢梭、沙特、弗洛伊德、荣格等等。
    毕业后,赵树义到太原化工技校当了3年老师,1988年进入报社当副刊编辑,终于与他钟情的文学离的不远。但他自己都没有想到,20多年之后,在经历很多波折,有了许多阅历之后,他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仍然是用他认同的现代物理学来阐释。这算不算一种宿命或轮回?他自言是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因此他的“早期诗歌很失败”,诗歌是飞扬在天空的,偏爱想象力,他自知并非天才,便做了“逃兵”。及至中年再去创作,他认为理性已然成为优势,于是,尝试用散文描摹生命、解读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