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谭鑫培与他开创的“民国京剧”(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陈飞 参加讨论

    
    谭鑫培在京剧新旧转换中的贡献
    谭鑫培是这一京剧新旧转换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的贡献和成就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面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成为最后的中国古典艺术宗匠。谭鑫培可以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大师,其青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和从艺生涯颇为坎坷,到中年以后其艺术才逐渐得到社会认可,这令他养成了勤奋好学、刻苦精进的品格。对于当时皮黄生行前辈艺术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吴连奎,甚至姚起山、冯瑞祥等人的演唱与表演艺术莫不认真学习体会,潜心研究,从而成为生行的全才人物。陈彦衡在《旧剧丛谭》中对此评述最详:“梨园内行论须生一门,约分三种,曰安工,曰衰派,曰靠把。安工以唱为主,如《除三害》、《二进宫》等剧是也。衰派纯讲做工,如《状元谱》、《天雷报》是也。靠把则重武功,如《定军山》、《战太平》等剧是也。自来名角,各有拿手好戏而不必样样皆能,是以长庚、三胜不相袭,二奎、九龄不同工,……惟谭鑫培才高艺博,能兼三长而又不拘一格。同一唱工,《碰碑》则学三胜,《乌盆》则学九龄;同一作派,《状元谱》则学长庚,《桑园寄子》则学三胜;同一靠把,《定军山》则学三胜,《镇潭州》则学长庚。……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有皮黄以来,谭氏一人而已。”不仅如此,谭鑫培对其它行当,如旦净,以及昆腔、梆子等其它剧种,甚至单弦、大鼓书等说唱艺术,也广为吸收博取,融入自己的唱腔和表演之中。而此后的“民国京剧”也正需要这样一位集大成者开创出一个“无腔不学谭”的新局面,以确立京剧艺术的规范与法则。靳飞先生提出“中国京剧是最晚形成的中国古典艺术”,那么谭鑫培就是最后的中国古典艺术宗匠。
    第二,大胆破除禁忌,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令戏剧表演以戏理人情为导向,开创了“民国京剧”这一中国本土产生的最早现代舞台艺术。谭鑫培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巨匠,其原因就在于革新创造,这几乎是研究谭鑫培的前辈学者们的共识。而这在当年却并非易事。据说谭鑫培能上演三四百出戏,而他经常出演并成为拿手戏的却一般都带有悲剧色彩甚至是不吉利的戏,表现的也大多是“英雄末路”或衰老困苦的凄凉悲惨人物,但他的戏却能在宫廷和上流阶层的喜庆堂会上大红大紫。这其实是他敏锐地觉察到社会风气与观众趣味的变化并根据自身形象特点而做出的大胆选择,但这在当时森然壁垒的传统社会与封闭的梨园行是要冒巨大风险的。
    在唱腔方面也是如此,著名戏曲家张庚在《从梅兰芳看京剧艺术流派》一文中说:“当时正是国破家亡的前夕,而仔细听谭鑫培的唱腔,总带着那么一点哀伤的腔调。例如《卖马》、《秦琼发配》等戏,他唱出来就抒发了那么一种没有出路的悲愤感情,这种感情和当时观众的情绪是相通的,和当时的现实生活是相连的。”齐如山形容谭鑫培的唱腔是:“声不甚高,声不甚壮,腔调又专靠悠扬蕴藉,清脆流利,好自然是好,但较为容易仿效,所以学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改前辈须生“时尚黄腔喊似雷”的粗犷宏壮的演唱风格,变为至今仍在沿袭的以字行腔、婉转清新的“现代”唱法。而这在当时却引起很大震动,被一些同行和遗老讥为“靡靡之音”“外造天魔”。他对做工、身段、表情等表演技巧尤为注重,并将早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上各色人等的细微观察全部融入戏中,对戏理人情和饰演角色无不刻意揣摩,使每个动作和身段都入情入理,甚至一颦一笑都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情绪变化。而大胆革除不合理的剧情与不必要的动作和身段。这实际上大大颠覆了皮黄戏旧有的舞台艺术形式,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演出化装、服装、道具等细节,他也多有修改和发挥以合乎剧情。现在看来,谭鑫培对中国戏剧所作的改革大多契合了西方近现代的戏剧理论,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如前辈京剧研究家刘曾复先生援引“梅派”琴师王少卿所说,“谭鑫培所有的戏和唱腔,就是拿到今天来也是非常先进的。”
    第三,以其精湛的艺术不仅为其赢得了旷古未有之殊荣,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艺人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在100多年以前信息和传播极不发达的清末民初,谭鑫培这个响亮的名字却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俨然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巨星,而且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谭迷”无数,造就了在他生前和身后京剧百年的辉煌,将京剧推至国粹的地位。在前清,他被宫廷授予六品顶戴的“内廷供奉”官位,并得到固定官俸和可观的演出赏赐,又可自由从事堂会和剧场的商业演出,这彻底改变了优伶这一数千年来被视为贱业和官奴的社会地位,令这一行业得到彻底解放并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
    他数十年演出的剧目和表演艺术得到了上至宫廷帝王下至山野村夫,从文人墨客到引车卖浆流的广泛喜爱。他以他的精湛艺术打破了社会阶层和地域的层层壁垒,促进了中国社会代表官方的“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融合,形成了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主流文化现象。近代著名的维新领袖人物梁启超曾写诗赞誉:“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一位艺人的尊崇。
    谭鑫培生于鸦片战争后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卒于民国五年的1917年,几与中国近代史同步,正是李鸿章所谓:“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而谭鑫培本人在文化艺术领域也正应了李鸿章这一名言的后半句:“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他生当中华民族最为贫弱的时代,但面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并没有屈服和退缩,而是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在创新中坚守了传统文化,有效地抵御了列强的全面文化侵蚀,为“民国京剧”在上个世纪的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大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然而遗憾的是,这位曾轰动一时并应被大书特书的人物近几十年来却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和时光的流逝,正与他曾奋斗毕生的京剧一道被逐渐淡忘而湮没不闻。我们期待在谭鑫培逝世百年之际,谭鑫培精神重新焕发青春。
        (作者为文化学者,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监事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