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对“我是谁、为了谁”有自觉认识的创新。自觉与自信往往是一体的。创新是个人的行为,也终究是社会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作出的准确判断。这个主要矛盾当然也存在于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当前在文学艺术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也是人民不断增长的审美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学艺术发展之间的矛盾。古老的中国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审美需求更高了,也更加多样了,也更加期待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能振奋精神、解放心灵的文学艺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故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笔墨当随时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新的时代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学艺术,需要文学艺术的不断创新。创新不仅仅是要推动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且是要对世界的文学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自信基础上的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应有的魄力和胸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应有的使命、担当。 创新也需要友好的环境。创新需要尝试,要对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进行认真试验。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是否可行、是否合理只有实践了才知道。试错是必要的环节。所以也要有容错的氛围。这是一种自由、宽松而友好的创新环境。形成这样的环境,也是社会文化自信的表现。自由、宽松而友好的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有理性的文艺批评。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理性的文艺批评对文学艺术的创新创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文学家艺术家认识自己的成败得失,帮助他们提高创新的能力水平。这样的批评才是自信的批评。文艺批评家是文学家艺术家的良师益友。编辑家兼批评家何启治在《白鹿原》的创作、出版过程中与陈忠实的交往互动,堪称文坛佳话。批评与创作是文学艺术的两翼。文学艺术的繁荣兴盛离不开良好的文艺批评。 总而言之,创新体现的是自信,而自信也必然体现为创新。文学艺术的繁荣兴盛,需要自信、需要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