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赌》写的是风投融资领域,却是最激荡的现实和当下。《对赌》创作时,风险投资这种新鲜事物进入中国才十来年,但造成巨大的全民震撼:创业融资,上市套现,一夜暴富,昨天还是一个讨生活的普通人,转眼间开着特斯拉,住着别墅,频繁出席于“海天盛筵”的豪华派对……关键这并非个案,并非凤毛麟角,而是具有普遍性,这种发迹的创富故事从神坛上回到人间,真实案例就在你我身边高频次上演。如果你有幸参与创业,你会在某一天的饭局上,十个人至少有七个声称是做投资的,他们不约而同地追问你的项目,追问你是否要融资,他们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另外一个正在募集成立基金,还有一个在酝酿着创业融资……物质和货币的浓厚气息直接刺激着荷尔蒙,就像高度烈酒,暴烈而赤裸。那时我正在创业,公司融资,身陷创业圈和投资圈漩涡局,实际上,在中国玩风投融资,“无论你是白子还是黑子,你都已经站在了天堂和地狱的入口”,丝丝入骨,痛感和快感并存,真切。稍微有着文学触感的人,都会涌起创作的冲动。 年轻时迷恋魔幻现实主义,迷恋现代派,迷恋法国小说,不好好讲故事,实际上,迷恋别人的收割机,不如打磨好自家的镰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土地上最好的文学风景,是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的根。拥抱生活,反映现实。真正的力作,应该是反映社会矛盾的。 不少作家忧虑创作题材问题,发愁写什么好,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适合写作的题材无所不有。当然,我们在创作现实题材的小说作品时,会遇到很多创作困境。 现实题材究竟能写到什么样的程度?这简直就是天问,也正如此,现实中诸多桎梏是导致不少作家对现实无视或者说避走他路的主要原因。 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否具有持续的文学生命力?本质而言,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也是考验作家笔力和思想力的问题。一部好的作品,不能停留在浅层次地摹写,而是深入到生活里面的透析。只有对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经历过、深入过,对生活了解透彻的人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 即便如此,生活节奏太快,变化日新月异,现实题材的写作,“新”的故事是否赶不上时代的节奏?因为许多新生的和前沿的事情,也许很快就被生活抛弃而变旧了。并且,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一切都在破坏和重建中,尚未建构一个稳定的形式感和规范感,总是在飘逸和转动中,新旧更替太快。但是,大胆地进行小说创作吧,小说可以试图解决上述困境。小说本质与事情的新旧无关,跟你发现的新旧有关;小说最终靠的还是伟大的发现和想象力。 如果机械地照搬生活,刻板地描摹日常,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是没有多少审美情趣、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其间,作家的虚构能力就开始着力,基于现实逻辑之上的想象力,大胆讲故事、描述细节,以讲究的叙述和语言建构一个完整、牢固、可靠的文学世界。这样的文学世界,恰恰是读者感受不疏离、乐于阅读、欣赏,甚至获得精神愉悦的世界,在强代入感的现实里看到希望和温暖,看似日常却直抵内心。 余华说,解放前有句老话:十年修成一个举人,十年修不成一个江湖。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举人也需要江湖。我乐意用自己的手笔,写透身边的商业“江湖”,成为一面镜子,或描绘当下的历史,能给后人些许镜鉴,足矣。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高研班学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