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身犯军事罪,羁押南京最高军事之审判机关,至今忽已二月有余,未见有何宣示,使人甚为怀疑。夫赓身为一旅之长官,全军之士卒生命,胥握之于彼,彼何人欤,胆敢擅离职责,身怀重要之文件而至沪之公共租界地,使彼敌人,不费吹灰之力,获我军阵地图,以致陷军地失,丧失我国权威,我当局军事管理者,若不严惩彼人,何以对为国捐躯之英魂于地下哉?” 1932年5月30日,《中华画报》刊出《王赓何如矣》,追问“一·二八”淞沪之战中,我方旅长王赓在公共租界被日军逮捕事的处理意见。事发后,在美国领事馆干预下,日方很快释放王赓,但媒体称王随身携带的绝密军事地图被日军所获,致中方惨败。 一时间,“王赓献地图”说不胫而走,而王赓上次被媒体如此关注,还在他与名媛陆小曼离婚时。有传闻称,王赓踏入公共租界,实为与陆小曼重续旧情。好事者遂仿“九·一八”后马君武写诗刺张学良事,给王赓也写了一首诗: 有口难分辨,偏遭怨鬼缠。 过桥原不必,入瓮岂堪怜。 旧妇真黄陆,敌将是白川。 伤心皮夹子,责任究谁肩。 “黄陆”在上海方言中意为“没着落”,音与“王陆”同,射王赓与陆小曼。“白川”是日将白川义则,“皮夹子”指王赓出门好携皮夹,其中装有绝密军事地图。 在媒体压力下,王赓被判两年半徒刑,他去世多年后,仍背负“卖国”污名。 ●能说三种外语的“学霸” 王赓,本名王福庚,字受庆(亦写作绶卿),1895年生于江苏无锡,191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与胡适等同年赴美留学。 王赓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读书,191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继而入西点军校。 中国学生入西点军校,始于陈挺甲、温应星(1905年入校),在同级104名毕业生中,温排第84名,陈挺甲居最后一名,名将巴顿与他们同学,排名第45。 王赓是第三位考入西点军校的中国学生,毕业时,在全校227人中排名第12,是1949年前中国学生取得的最高排名(1932年中国毕业生王之也排名第12)。西点军校每届淘汰率达15%,中国学生王泽兰、张毅便未能完成学业,可见王赓水平之高,据称他精通英语、法语和德语。 传说王赓与艾森豪威尔同班,实误,王年龄小于对方5岁,他入校时,艾森豪威尔已毕业。西点军校严格遵守4年学制,可王赓只读了3年,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点军校临时改制。 1918年6月,王赓回国,任北洋陆军部上尉科员,并在清华学校兼职。巴黎和会时,王赓作为顾维钧的助手赴法,结识了自费前来考察的梁启超。可能是在梁的介绍下,王赓与徐志摩订交。 王赓与徐志摩一度关系密切,在《译哈代诗〈两位太太〉序》中,徐写道:“王受庆再三逼迫我要我翻译哈代这首诗,我只得献丑……只要王受庆看了哈哈一笑就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