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韩国文学在中国为何缺少存在感(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澎湃新闻 newdu 参加讨论

        韩国文学的世界化努力
    文学作品想要对非母语国家进行传播自然离不开翻译,而事实上,韩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对外翻译机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韩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创造了举世公认的“汉江奇迹”。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也开始重视向世界宣传本国文化。从198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和一些大企业、大财团对向对世界各国翻译出版本国文学作品提供经济资助。最初这项事业是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直接管理。到了1990年代,由文艺振兴院接管。1996年5月,“韩国文学翻译金库”成立,韩国文学的出版翻译从政府的直接事业转为间接事业。
    2001年3月,文艺振兴院把出版翻译事业和“韩国文学翻译金库”一体化,成立了韩国文学翻译院。2005年依据《文化艺术振兴法》,正式明确了韩国文学翻译院作为国家法定机关,隶属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是其下属的特殊财团组织。翻译院成立后,将目标定为致力于推广韩国文学,克服世界出版领域中韩国文学“少数语言文学”的身份局限,试图把自己打造成为国际化的严肃文学交流机构。
    然而在“韩国文学世界化”的过程中也走过一段“弯路”,韩国文学翻译院尹志宽院长在2006年接受《当代韩国》采访时坦陈,文学翻译院过去一直把重点放在西欧国家的语种上,而对第三世界语种翻译出版的支持并不显著,这其中也包括中文。不过尹院长在采访中也站在亚洲立场上对这种“世界化”做出了反省:
    “由于不能否认英语在世界性传播的效应以及美国的世界帝国的地位,为了应对这些现实从而实现世界化的真正意义,用英语介绍和传播韩国文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用非英语来积极地介绍韩国文学也很重要,尤其通过翻译可以同非西欧国家进行文学或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扩散一种非西欧为中心的、与西欧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或体系相抗衡的世界文化价值,可以成为加强非西欧国家之间文化纽带的机会。”
    中国当下大多数出版社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考虑选题的时候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但严肃的纯文学著作相比通俗文学能够带来的红利显然微乎其微。这就有赖于韩国文学翻译院保持长期的资助。另一方面,中国民营出版社也要逐步转变观念,不能纯粹以市场价值作为选题导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