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肩负起新时代繁荣兴盛 社会主义文艺的神圣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光明日报 李屹 参加讨论

    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明确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诚然,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的需要就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由此想到,当年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读给不识字的农民听,来判断自己的小说是否具有感染力。延安时期的不少画家,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摆到群众的炕头上,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著名画家刘文西认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艺术的高度。这些艺术佳话和来自生动的艺术实践的真知灼见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们的文艺才能真正发挥立心铸魂、成风化人的作用。
    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担当现实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实现牺牲物质的享受乃至生命。而且,人的精神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广度和深度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升。文化获得感和精神满足感的获得程度,往往表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标志。目前,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从文艺的角度对“美好生活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既要看到其物质性内涵,更要看到其精神性内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艺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是否能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审美的熏陶,将成为人民感知并衡量生活美好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应该说,当前我国的文艺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也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文艺创作生产中,快餐式消费、一味吸引眼球的多,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少;文艺创作的题材上,反映城市生活的多、反映农村面貌的少,传统题材多、现实题材少;文艺工作中,展览展示多、评论引导少。同时,服务人民、扎根生活、价值引领、网络文艺建设、文艺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果也都还不够充分。文艺要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要把目光聚焦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来,强化问题意识,通过引导创作、志愿服务、评奖评论等多种手段,推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美味的精神大餐,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更美好的台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