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文化史 ——读赵珩《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华书局 艾兴君 参加讨论

http://rb.bjrb.cn/html/2017-12/28/content_7_3.htm
    
    


启功、朱家溍、王世襄、黄苗子等老先生的形象和思想,影响着当代中国人,当赵珩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有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有的是卓有成就的中年,也有的已经是垂垂暮年。他们今已离去,但却留下了在某一学术领域的贡献和成就,留下了对家国和民族的热爱,也留下了他们的风骨和生活情趣。他们是大时代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赵珩曾祖赵尔丰是清廷大吏,曾伯祖赵尔巽为清史馆馆长,父亲赵守俨执掌中华书局多年,主持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工作,可谓书香世家。赵家的友朋宾客,多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赵珩自幼浸润其中,渐渐地与诸多文化大家成了“忘年交”,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们离世。赵珩将一腔文化乡愁收入《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中华书局2017年10月)一书中,记录下老一辈学人的德行与风采。“逝者如斯”,是生者对于逝者的怀念,同时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文化史。
    赵珩的品人文字,文风舒缓平和,正统当中带点幽默,端庄而不沉重。文物专家、清史专家朱家溍,住在简陋破旧的蜗居里,养了几只脏兮兮的猫,任凭它们在身上蹿上跳下,还在屋门下挖了个窟窿,方便野猫出入。然而朱家溍却将价值上亿的家藏碑帖、家具、书画、古籍悉数捐献给国家。很多人不理解朱家溍的做法,以朱家溍所捐献的文物而论,“随便拿出几件来,买几处豪宅也是绰绰有余的”。而在朱家溍的眼里,文物只有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他还极少参与文物鉴定类的活动,“总是把自己的心捧得高高的”。
    启功与赵珩的父亲赵守俨是同门师兄弟。1971年春,赵守俨负责点校“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提出借调启功参与这项工作。后来,启功名气越来越大,向他求字画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知道赵守俨与启功有着20多年的交往,托赵守俨向启功求字求画,但都被赵守俨回绝,理由是“不能给启先生添麻烦”。赵守俨未曾张口向启功要过字画,仅保存着一帧1974年启功送给他的扇面。
    真正有学问的好吃之人,多半生活态度比较豁达、乐观,且具内秀。这种品格在王世襄、朱家溍、汪曾祺等人身上都可以见到。而许多人了解赵珩,是因为他在2001年出版的《老饕漫笔》。爱好美食的赵珩经常在家中请客,绝不敷衍。出入赵家餐厅的,不是文化收藏界的名人,便是学术界的朋友。有一年,赵珩请丁聪夫妇和黄苗子夫妇在家中吃饭,备了几个家中的拿手菜,如干贝萝卜球、清炒鳝丝、蟹粉狮子头、金钱虾饼、干炸响铃、南乳方肉等。92岁的黄苗子和88岁的丁聪吃得十分高兴,每人竟吃了两大块南乳方肉。
    对这些风流人物,人们至今仍津津有味地回眸其背影,恐主要源自他们的固守与放弃,他们的社会责任与人文精神。王世襄常说自己不懂人情,其实文化人何必要那么多的机变练达,他们需要的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此天地间自由的翱翔驰骋。有人曾说,中国今后在各个方面出许多专家不难,但要再出几个像启功、王世襄、朱家溍这样的文化人却不容易了。这话的意思是后来人很难具备他们那样的综合文化素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