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时代与新征程(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董琳钰 罗如春 参加讨论

    重建中国阐释话语范式
    2015年,张江提出“强制阐释论”,引发重大反响。文艺学界以此为契机,全面讨论并深刻揭橥了“强制阐释论”的理论内涵和哲学意蕴,力图为中国文论话语重建提供一个包容性极强的“问题域”,进而提出本体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等新的阐述话语范式。
    如果说之前对强制阐释的理论思考,反映了文论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那么2017年对作为其更深层面的“本体阐释”的关注,则体现了学界希望重建中国文学阐释范式的创新意识。张隆溪认为,阐释是一种艺术,没有机械的硬性规定,文学阐释应立足于文本实际,把握好度——既不能囿于文字本身意义,也不能脱离文本允许的范围和程度。赵炎秋则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阐释作品时如何处理作者意图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认为文学阐释和文学批评离不开读者的参与,读者意图也就成为阐释与批评必不可少的要素。
    避免强制阐释的尴尬,在阐释实践中找到文本阐释的合理性策略,是当代中国文本阐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张江则一直致力于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理论以应对这一问题。2017年,张江正式推出“公共阐释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理论范畴,其后以对“阐”与“诠”关系的全面辨析,为公共阐释论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践性范本。对于阐释的本质属性、基本过程、主要特征、基本规律,张江结合对中国传统阐释学资源的开掘和对当代西方哲学阐释学的回应,从辩证唯物论的基点出发,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就此问题,本年度张江与国际著名学者哈贝马斯、迈克·费瑟斯通、约翰·汤普森展开对话,将阐释视为公共性和社会性行为,进一步确证公共阐释本质上是理性的、整体性的、公度性的、建构性的和反思性的,是当代中国阐释学派的建构性理论阐释范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