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新”诗如巷遇(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光明日报 冯雷 张桃洲 参加讨论

    “这些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冰心与小诗
    上世纪30年代,梁实秋曾说:“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大家努力的是如何摆脱旧诗的藩篱,不是如何建设新诗的根基。”这也算是对胡适一辈历史功绩的认可。早期白话诗运动最大的成就并不是完成诗歌美学的转换,而是“怎样从旧镣铐里解放出来,怎样学习新语言,怎样寻找新世界”。为此,早期诗人们做出了多种尝试,比如胡适等人通过实践白话诗来实现“诗体的大解放”,比如刘半农等人通过翻译和改造民间谣曲来增多诗体,再比如以冰心为代表的风靡一时的“小诗”。
    冰心虽然生在南国,但长在北京,可以说是北京培养的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1913年初秋,冰心随在海军部任职的父亲搬到北京,住进今天的中剪子巷33号院。关于院子的样子,冰心曾在文章中做过比较详尽的描述。2011年我曾带着学生去寻访过这个院子,尽管资料里说院子的格局未变,基本建筑保存完好,可眼前的宅门实在显得太过寻常,已经无法和冰心的回忆进行比对,看不出北京中上层之家的光景了。在北京,冰心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4年秋,冰心入贝满中斋读书,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读理预科,两年之后又改读文科,同年协和女大因并入燕京大学而改名为“燕大女校”。贝满中斋与协和女子大学都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教会学校,占用了前清佟王府的宅邸,如今的“同福夹道”就是当年学校所在的“佟府夹道”。
    说起冰心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晨报》厥功至伟。《晨报》即由李大钊创办的《晨钟报》演变而来,1924年,报馆搬到宣武门外大街路东,椿树胡同口上。“五四”期间,冰心作为学校的积极分子开始用白话文写一些宣传类的文章,并通过表兄刘放园在《晨报》上发表了两篇杂感。刘放园年长冰心许多,是《晨报》的编辑,他出于职业报人的敏感和亲族兄长的关爱,提示冰心“多看关于新思潮的文章,多写问题小说”,并亲自寄给她《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冰心的小说经过父母的润色修改之后经由刘放园之手在《晨报》刊登出来。在1919年到1920年间,冰心的作品几乎每月都会在《晨报》上以连载的形式出现。1921年,她把小杂感《可爱的》寄给《晨报副刊》,孙伏园自作主张以诗歌的分行方式排印在诗栏里,并附了一段按语说“分写连写本来无甚关系,是诗不是诗,须看文字的内容”。这无疑鼓舞了冰心。而在此前后,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开始用分行的形式记录一些“零碎的思想”,自1922年元旦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次年结集为《繁星》《春水》,共收小诗346首。
    通过《晨报副刊》的广泛传播,《繁星》《春水》很快被视为小诗的典范,赢得了不少赞誉。从渊源上来讲,小诗得益于泰戈尔和日本短歌、俳句,并且还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绝句、小令的特色,捕捉“浮到心头又复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表达一些浅显直白的哲理,单纯而又紧凑。因此,小诗成为一时的潮流,除冰心外,周作人、宗白华、郭沫若、朱自清、俞平伯、叶绍钧等也都是小诗潮流的中坚力量。小诗的兴起和早期诗歌思考“怎样从旧镣铐里解放出来”密切相关,但除了个别篇什,多数小诗都止步于简单、直白的抒情和说理,在意象经营和对瞬间感觉的凝练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够深入,用韵也比较随意,不但没有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诗歌的想象和期待,反而降低了诗歌的门槛,正如茅盾所说,“有些人模仿这格,竟失了原意,专为省力起见,以至极可笑的无意识的句子也放进去”。所以到1925年左右,小诗也就衰落了。冰心对于小诗虽然有所回护,但她也表示“诗的形式,无论如何自由,而音韵在可能的范围内,总是应该有的”。小诗的兴衰过程似乎说明,最初人们致力于挣脱传统的束缚,想要“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当诗歌以散文化的句式和对格律的摒弃换来了“自由”之后却又觉得诗不像诗,用废名的话说,“一杯凉开水就当作甜香的酒了”。也就是说,人们对格律必要性的确认是和对自由体弊端的发现同时产生的。“戴着镣铐跳舞”实乃历史与认识的必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