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阅读经典文学小说可提高“读心能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怡 冷洁 参加讨论

    近年来认知学界和心理学界关于经典小说阅读研究发现,文学小说的深度阅读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心理推理能力,进而强化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说阅读是对现实的心理模拟
    研究发现,阅读文学小说实质上是读者对现实社会交往行为的深层次、沉浸式模拟体验过程。早在1986年,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就认为小说是一个包含具体人物、意图以及人际交往的“独特的思维模式”。文学小说语言运用为读者创设了一个不同人际交往经验的虚拟生活场景,使其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驾驭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协调各种矛盾、实现具体的目标,从而获得一种仿真体验。可以说,文学小说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微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并不真实存在,但小说主人公所涉及的人际关系,追求的目标、怀有的愿望,以及他们为了实现愿望而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都与我们真实生活中所关心的事件、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情绪状态有关。
    根据Barsalou的具身认知观,语言加工离不开心理模拟,读者要理解句子,就需要再入情境,通过模拟句子所描述的人物、地点、事件、行为、情绪等,来理解句子的意义。Oatley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读者通过角色植入所获得的情感与其在日常生活中真实感受的类型和强度相同。因为在心理模拟过程中,读者需要启动记忆中关于特定事物、行为、事件、情绪等经验来重塑情境,进而对所描述的事件进行替代体验。
    共享同一认知机制
    心理学家Richard Gerrig指出,人们在处理真实世界和小说所构建的虚拟世界时会采用同一种认知机制——心理推理能力(Theory of Mind,以下简称ToM)。Lisa Zunshine在《我们为何要阅读小说》一书中,直接将文学小说比作是“一种为了训练ToM而设计的人造认知实验工具”。所谓心理推理能力,即“读心能力”,是指人类通过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信仰及欲望等方式来解释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正是凭借这种识别和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我们得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来推测他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根据他人寥寥数语的描述体会其相对复杂的心理状态,甚至还能依据自己的本体意识来解释自己的心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心理推理能力是构成“高情商”的关键因素,也是培养良好社交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于ToM的研究,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家对于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健康儿童在四岁时开始表现出具备ToM,并且这种能力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想象能力密切相关,有助于儿童理解虚构的故事。相比之下,自闭症患儿由于其ToM受到损伤,所以在成长初期就表现出在社交、应变、想象、模仿等能力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缺陷。Oliver Sacks的一项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在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书时会感到困扰,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了解主人公到底想要什么。这个事例说明,ToM是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充分情感体验不可或缺的认知机制。
    Kidd和Castano指出,文学小说具有迫使读者启动ToM机制、经历“读心”过程的独特功能。文学语言勾勒出的虚拟世界蕴含了比现实世界更为集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所以走进虚拟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他们的内心感受恰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对ToM进行强化训练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小说阅读不断地重复这种在真实世界里与他人交往时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