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矢志不渝追求学术创新——文学理论家赵俊贤访谈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2-11 文艺报 周燕芬 参加讨论

    赵俊贤先生已年至80,先生的学术生涯与中国当代文学同步进展数十年致力于当代文学史与当代文学理论的耕耘与开拓。近日通过访谈梳理了先生的学术创新历程及贡献。
    周燕芬:您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有什么创意?
    赵俊贤:为了让杜研有大的突破,让它上台阶,我决定对杜作整体性研究。我经过深入研究与思考,认识到老杜的审美理想是严峻而热烈的崇高。这部书的创意在于从审美理想的角度深化对作家及作品风格的研究,这部书可以说为作家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周燕芬:您的《中国当代小说史稿》有什么创新之举?
    赵俊贤:我抛弃了传统的编年体的文学史写作模式,而是采取了新的写作模式。我试图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探索和描述当代小说的深层结构,从整体上对当代小说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努力做到史论结合,以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本书的第一章对当代小说的轮廓作了纵横结合的粗线条勾勒。第二章试图通过形象系列本体的展开,揭示当代小说的外部状态。第三、四章试图借助对小说艺术表现与审美意识层面的探究,探讨小说流变的内部规律。这就是说,本书以层面不同的规律系统构成自己的骨架,而史实的叙述置于它的统辖之下。
    这种追求学术创新的尝试,是一种探求,是对传统文学史写作模式,即编年加作家作品的叙述模式的背离,而走向一种整体的史论结合的模式,层层推进的模式。这只是一种探索,是否成功,或者成功到何种程度,有待同代专家乃至后代读者的评论。
    周燕芬:您组织班子并主持《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的研究与撰述,有什么学术创新呢?
    赵俊贤:当代文学通史的创新,主要不在于对某一文学现象,如某一作家、某一作品、某一文学论争研究的深入与理论概括,当然也包含这种局部的创造性认识,但作为文学通史则在于整体性的突破与超越。要作出整体性的创新,必须对文学史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状况作出全面把握;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要对文学史研究,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研究作出理性的思考,作出理性的评估,即文学史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我观察到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基本上是文学现象的记录,或者说是对文学现象的描述,缺乏理性的深入分析与理论概括。
    我对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即文学史的本体作了长期的、反复的、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观察到文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活动。而文学活动中作品的发生包括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生成后投入消费(阅读),这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这个系统亦即文学的本体。它包括若干子系统。如从纵向观察包括文学的形态史、主题发展史、文学观发展史、文学思潮发展史、文学批评发展史及风格发展史,即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分为6个专题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