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宋词的定体问题(4)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文学遗产:中文版》 谢桃坊 参加讨论

    (二)不同宫调之词的体制差异。《倾杯乐》在敦煌琵琶谱(伯3080)里存有十个不同的音谱,柳永词八首,分属仙吕宫、大石调、林钟商、黄钟羽和散水调,各词之字数与句式略异。万树《词律》卷七:“柳集一百六字‘禁漏花深’一首属仙吕宫,‘皓月金风’二首属大石调,‘鹜落’一首属双调,‘楼头’、‘冻水’、‘离晏’三首属林钟商,‘水乡’一首属黄钟调,因调异,故曲异也。”中国古代的“宫调”是包涵音高、调式和结声的一个概念,它由音阶与律吕相配而成。词调与宫调存在亲密的关系,即当歌词付诸演唱时,宫调可以给乐曲以音乐的规范。因此某一词调因宫调的不同,其音谱也是不同的,而词人倚声所制之词在体制上也就出现差异了。柳永《鹤冲天》,一百零一字者平韵属仙吕调,一百一十八字者仄韵属林钟商,两词之字数、句式与用韵各不相同。《祭天神》,八十四字者属中吕调,八十六字者属歇指调,两词之字数与句式相异,但均用仄韵。《洞仙歌》,一百二十三字者属仙吕调,一百一十八字者属般涉调,一百二十六字者属中吕调,三词俱用仄韵,但字数与句式相异。《安公子》,八十字者仄韵属中吕调,另两首般涉调一百零六字,仄韵,格律相同。柳永不同宫调之词的体制的差异是因所据音谱不同所致。这种情况仅在《乐章集》中出现,此后张先、周邦彦和吴文英词集中凡注明宫调之词调皆未出现不同宫调之词调,应是词乐发展过程中避免音谱杂乱,仅传某宫调之词调了。
    (三)同宫调之律词。柳词同宫调之词调,其词的体制完全相同者甚多,而且已是格律严整的律词。《斗百花》正宫,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三词格律相同。《木兰花慢》,南吕宫,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七平韵;三词格律相同。《昼夜乐》,中吕宫,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八句六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两词格律相同。《玉蝴蝶》,仙吕调,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五首格律相同。此种情形在柳词中较为普遍,兹谨以《玉蝴蝶》为例,将五词校律如下:
    
    此三词格律一致,以柳词为此调之正体,宋人通用。其他柳词如《夏云峰》《尾犯》《雪梅香》《塞孤》《黄莺儿》《八声甘州》《迷神引》《醉蓬莱》《留客住》《昼夜乐》《玉蝴蝶》《引驾行》《定风波慢》《凤归云》《木兰花慢》《满朝欢》《西平乐》《竹马子》《雨霖铃》《归朝欢》《长相思慢》《二郎神》《倾杯乐》《双声子》《合欢带》《尉迟杯》《内家娇》《望海潮》《击梧桐》《慢卷》《透碧霄》《轮台子》《长寿乐》《十二时》《破阵乐》《浪淘沙慢》《玉女摇仙佩》《夜半乐》《戚氏》等创调之作皆是该调之正体。
    柳永创作时改旧调为新声,将小令发展为长调;倚声时使用同词调而不同宫调之音谱,故在其作品中出现同词调之长调与传统小令体制的巨大差异,也出现同词调不同宫调之作品体制的巨大差异。然而柳永沿用唐五代小令的作品,同宫调之词调的作品,以及采用民间新声的作品,其每调之词是体制稳定的律词,而且许多竟是格律很严密的。因此可以认为柳永的许多长调已经定体,其许多创调之作成为了宋词的规范。
    唐宋词的定体即是词的体制格律的确立,它是以律词规范的建立为标准的。词的体制格律是以每个词调为单位的。我们很难断定每一词调有统一的音谱,然而词调的每一体式,无论小令或长调必然是有统一的音谱,否则便不可能倚声制词而形成格律。唐宋词调的总数八百五十一调,唐五代一百一十五调,宋人创七百三十六调(17)。这些词调的产生、发展和衰微皆受到时代审美观念和音乐变化的影响。唐宋词的定体有一个过程,例如唐五代的某些词调至北宋时已不使用,北宋的新声至南宋时已不流行,南宋词人的自度曲有的仅数十年间已音谱失传。从严格的意义而言,所谓词的定体应是指某调的律词的产生并成为该调作品的体制格律的规范,这必然涉及词调的别体问题。兹以《词谱》所列别体为例:《酒泉子》二十二体,《喜迁莺》十七体,《倾杯乐》十体,《临江仙》十一体,《青玉案》十三体,《满江红》十四体,《念奴娇》十二体。它们是无定体吗?自明代以来词谱的编订者对词调的分体愈分愈细,以致繁琐。我们在考察别体繁多的词调时,应当以该调的某一体为词人普遍使用者为准,以确立它的通行的正体,例如《河传》应以温庭筠五十五字体为正体,《满江红》应以柳永九十三字体为正体。唐宋词的常用词调中如《望江南》《如梦令》《浣溪沙》《菩萨蛮》《清平乐》《浪淘沙》《鹧鸪天》《玉楼春》《蝶恋花》《渔家傲》《苏幕遮》《江城子》《贺新郎》《水调歌头》《瑞龙吟》《高阳台》《暗音》《疏影》《天香》《木兰花慢》《二郎神》《沁园春》《戚氏》等,它们自产生以来体制即稳定,因而被广泛使用。故一般而言“定体”或“无定体”是极为空泛的判断。从上述的考察可见:在敦煌曲子词里已有律词出现,而且已有较标准的律词,标志着律词的产生;在花间词里有的词调虽存在较多的别体,但某些词人的作品则是规范的律词,而且许多常用的小令已经定体并为宋人沿用;在柳永的作品里虽因某词调之宫调不同而有别体,但其同调作品里已有格律严密的律词,尤其是为许多长调奠立了体制格律的规范。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词体产生于盛唐,经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北宋时此种文学样式的体制格律已基本建立了。词体在北宋建立后,又经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的充实而趋于完备,终于形成了中国古典格律诗体之一的律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