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唐宋词的定体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1-27 《文学遗产:中文版》 谢桃坊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早期的词集里出现若干词调之作品在字数、句式、字声平仄和用韵的差异,以致词学界自来即有“花间诸词无定体”之说。唐宋词的定体即词的体制格律的建立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敦煌曲子词里已有律词的出现;在花间词里虽有一些词调存在较多的别体,但常用的小令已经定体,并为宋人沿用;在柳永词里虽有不同宫调之词调的词体制差异,但同宫调同词调之作品多是格律严密的律词。律词产生于盛唐,经晚唐五代的发展,在北宋时期此种文学样式的体制基本上确立。
    关 键 词:唐宋词/律词/敦煌曲子词/花间词
    作者简介:谢桃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过专著《中国词学史》等。
     
    任何一种文体从产生到体制规范的形成,均有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词作为中国格律诗体之一种样式的体制规范的形成亦是如此。词体产生于盛唐时期,在新的燕乐流行和古典格律诗体成熟之时,因而它是配合燕乐的长短句形式的合律的歌词。词体在唐代被称为曲、曲子或曲子词,宋初称为乐章、歌辞或长短句,至北宋中期较普遍地称为词。这可见其定名是有一个过程的。词的体制规范的建立比其定名过程更为复杂。从音乐文学的观念来看,词是以词从乐的文学,南宋灭亡之后词乐散佚,此种音乐文学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考察词的定体应以唐宋词为准,宋以后许多新创的词调不在考察的范围。自明代词学家整理词谱时即提出词的定体问题,清代词学家亦很关注,而现代词学界对此却甚为忽略,但问题并未解决。唐宋词人填词是依据乐曲之音高、节奏、旋律为准,因而形成长短句形式的、讲究声韵的、以乐曲——词调为单位的体式;后来不懂音律的文人填词则以创调之作为规范而模拟制作,这样仍能付诸歌唱。在词乐散佚之后,词学家们总结词体形式的规律时,便只能从纯文学的角度来整理其声韵格律了,于是编订词谱。清初词学家万树说:“当时或随宫造格,创制于前,或遵调填音,因仍于后,其腔之急徐长短,字之平仄阴阳,守一定而不移,证诸家而皆合。兹虽旧拍不复可考,而声响犹有可推。”①他在编订《词律》时,于宋人皆取合律之作,于唐五代词则仍其旧,以致误收了不少的声诗。王奕清等继编之《词谱》虽然调与体更臻完备,但不仅误收声诗,又误收了许多元曲。自清初以来《词律》与《词谱》成为词体规范,以句法及字声平仄定体,然而因对词是以词从乐的性质和词以调为律的特点缺乏认识,依旧不能解决唐五代及宋初某些词调“无定体”的问题。二十年前洛地提出“律词”的概念,我甚表赞同②。“词律”与“律词”是两个相关而不相同的概念:词律是指词体格律;律词是指合格律的词,或具有格律规范的词。凡律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依调定格;二、每调有字数的规定;三、分段;四、长短句式;五、字声平仄的规定;六、用韵的规定。我们只有确认每个词调自成特殊的格律,才可能引发律词的概念。由此可将其他中国音乐文学史上诸种歌辞和格律诗的诸种诗体排斥于律词之外,以突显词体的古典民族文学形式的个性特征。我们考察唐宋词的定律过程,即是确认律词的出现及律词规范的形成,这关系到最早的词集《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和《乐章集》,它们是否定体,律词的规范何时趋于稳定的,兹试为探讨。
    词体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近世关于它的讨论发表了两百余篇论文,但仍存在争议。律词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此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认为律词的出现是词体起源的标志,而这最初出现的律词在体制方面必须是较为稳定的,否则便无规律可循。宋代以来人们见到最早的律词是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但是词人李清照认为盛唐时期音乐新声的流行,遂有《菩萨蛮》《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等长短句歌词③,南宋初年鲖阳居士以为盛唐时期因新燕乐的流行,“才士始依乐工拍旦之声,被之以辞句,句之长短各随曲度”④。他们是肯定词体兴于盛唐的。后世词学家亦多有支持此论的,然而因早期律词的散佚,苦无证据。二十世纪之初中国西北敦煌文献发现,其中幸存有早期的律词,为词体起源于盛唐提供了新的事实的依据。敦煌文献的斯1411卷和伯2838卷的《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是早期的长短句的律词,所存词调计有《凤归云》《天仙子》《竹枝子》《洞仙歌》《破阵子》《浣溪沙》《柳青娘》《倾杯乐》《内家娇》《拜新月》《抛球乐》《渔歌子》《喜秋天》十三调;其中除《内家娇》之外,余十二调均为盛唐的教坊曲。《云谣集》是抄于卷子之背面,卷子正面之杂文有纪年为唐僖宗中和四年(884),但作品的创作年代却非晚唐。近世词学家龙榆生于1933年说:“其曲词中所表之情绪,乃往往与盛唐诗人之‘闺怨’、‘从军行’等题相契合,则其词或当为开元、天宝间作品。”⑤唐圭璋于1943年认为:“此集所收,亦自开元以来里巷之曲,所写范围与盛唐诗人所写征戍、闺怨一类相同。”⑥任二北继于1954年对《云谣集》作品从曲调、史实、题材等方面进行考证,并与盛唐诗歌比较,“推论其作辞时代或亦盛唐”⑦。当然近世词学家们对《云谣集》的创作时代的判断是存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但若要否定它非盛唐的作品,却又是非常困难的⑧。兹以律词的观念对《云谣集》进行考察,如果其中确有律词存在,则可为词体起源于盛唐之说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云谣集》是中国最早的词集,均为无名氏的作品。它于唐末流行于西北地区,为盛唐时期新燕乐歌辞——曲子词。“杂曲子”即依新燕乐各单曲谱写的歌词,以区别于“大曲”。王国维最初见到日本狩野所录此集目录及《天仙子》一首和《凤归云》二首,他说:“《天仙子》唐人皇甫松所作者不叠,此则有二叠;《凤归云》二首,句法与用韵各自不同,然大体相似,可见唐人词律之宽。”⑨此种“词律之宽”的现象还见于《竹枝子》《洞仙歌》《柳青娘》《倾杯乐》《内家娇》《拜新月》等词,它们各调之词字数与句数不同,词字平仄不拘,平韵与仄韵兼用,看来并无严密的格律,但存在韵数、结句或几句格律相同的情形。然而此集中的《破阵子》《渔歌子》和《浣溪沙》已是律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